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认知视阈下基于网络的汉语词汇习得

发布时间:2021-02-14 20:07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汉语热”在世界各国不断升温,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但是也不能满足全世界学习汉语人数的高速增长,于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学习汉语这一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21世纪基本的教育工具,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形象化学习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同时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扩大了教学规模,降低教育成本。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对NBLT(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多媒体研究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相关原理进行跨学科探索,根据汉语学习特点,初步设计了网络环境下汉语词汇习得平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本文从网页元素与汉语词汇习得心理表征的关系探讨汉语二语词汇习得平台的构建,注重探索超文本结构与词汇知识的表征,以及网页元素对心理词汇在汉语二语词汇习得中的重要影响。利用心理词库对网络环境下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的有益的启示,促进进而形成二语系统。本文关注网络环境中汉语词汇习得的心...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网络环境中汉语词汇习得的心理表征
    2.1 网页元素与词汇的心理表征
    2.2 网络超文本结构与词汇知识的表征
    2.3 网页元素促进心理词典的建构
第3章 网络环境中汉语词汇习得的心理过程
    3.1 网络环境中的词汇信息加工
    3.2 网络环境中词汇习得的认知资源分配
    3.3 网络环境中词汇的记忆过程
第4章 词汇习得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设计概况
    4.2 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功能
    4.3 子系统及模块的划分
    4.4 系统实现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结论及创新
    5.2 本文的主要不足
    5.3 对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示[J]. 李丽瑶.  学术交流. 2009(08)
[2]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王丽,李红菱.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3]论交互式第二语言学习网站的特点及作用[J]. 张文静.  世纪桥. 2008(10)
[4]技术给学习带来什么——从e-Learning到u-Learning[J]. 高丹丹,张际平.  电化教育研究. 2008(07)
[5]隐性知识及其在网络教育中的传递[J]. 高国元,张景生,洪智凤.  电化教育研究. 2008(03)
[6]组块记忆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 路爱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02)
[7]词汇知识框架在教学中的应用[J]. 宋艳,魏俊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S1)
[8]词汇习得的常见误区及其突破路径[J]. 李卫民,马晓艳,李杰.  教学与管理. 2007(30)
[9]词汇习得与北美汉语词汇教学[J]. 黄东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9)
[10]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J]. 熊锟.  外语学刊. 2007(05)

博士论文
[1]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 陈万会.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面向印尼人的汉语网络课件设计与实现[D]. 张晓莉.北京语言大学 2007
[2]基于XML的对外汉语网络课件的知识表示及应用[D]. 肖静.北京语言大学 2007
[3]对外汉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评价研究[D]. 罗立祥.北京语言大学 2006
[4]基于口语学习的语言平台的设计和实现[D]. 谢异.湖南大学 2006
[5]基于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之设计与系统构建[D]. 陈芳.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33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33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