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情态范畴的多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04:29
  语言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分析来探究语言的单位、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运作的机制或者规则,是在语言本身之中以及为了语言本身研究语言。语言哲学是通过语言分析和解释来揭示人及人的世界的科学。语言研究的重心应该由客观意义向主观意义转移。语言学与语言哲学也应该从分离走向融合。所以,本文将从传统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三个维度对情态进行整合性探索,将情态研究从语言内部转向语言外部,从语言学维度转向语言哲学维度,在“历史的地平线”和“自己的地平线”上交叉与融合,旨在比较全面地洞见情态。本学位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传统语法中的情态研究;第二部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维度的情态研究,包括韩礼德和马丁的相关思想反思;第三部分主要在反思、批判第一、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情态建构。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分析,实证语言哲学并不囿于纯理论研究;同时,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人及人的世界。最后,情态的多维度研究有利于构建情态体系,从语言学研究提升到语言哲学研究有利于消除“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两层皮”的现象。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情态研究概说
    三、研究意义
    四、结构和任务
第一章 传统语法视域中的情态研究
    第一节 传统语法的界定
    第二节 情态研究的学术背景
    第三节 传统语法情态研究现状
    第四节 传统语法中的情态观
    第五节 传统语法中的情态研究:诠释与批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中的情态研究
    第一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中的情态研究现状
    第二节 韩礼德系统功能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态
        一、类型
        二、量值
        三、情态取向
        四、情态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Martin评价系统框架
        一、情态与介入
        二、情态与态度
        三、情态与极差
    本章小结:反思与批判
第三章 语言哲学视域中的情态构拟
    第一节 语言哲学的学科界定和研究目的
    第二节 从语言哲学维度看情态研究
        一、会话含义
        二、言语行为情态
        三、主体间性
        四、真实标准
    第三节 文本分析
        一、从传统语法的角度来分析
        二、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来分析
        三、从马丁的评价理论角度来分析
        四、从语言哲学角度来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一、语言本体论和情态
    二、情态引发的语言教学问题
    三、语言学和语言哲学整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出版著作以及主持、参与课题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语法下的情态研究:反思与批判——情态多维度系列探索之一[J]. 戈秀兰.  琼州学院学报. 2009(06)
[2]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情态研究:反思与批判——情态多维度系列探索之二[J]. 戈秀兰.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5)
[3]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 成晓光.  外语学刊. 2009(01)
[4]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 李洪儒.  外语学刊. 2008(06)
[5]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J]. 王寅.  外语学刊. 2008(04)
[6]语言地图说——西方语言哲学新问题研究系列之五[J]. 梁瑞清.  外语学刊. 2008(03)
[7]西语哲在外语界的传播与未来的发展[J]. 钱冠连.  外语学刊. 2008(02)
[8]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朱永生.  外语学刊. 2007(05)
[9]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 李洪儒.  外语学刊. 2007(04)
[10]法律语篇树状信息结构研究[J]. 杜金榜.  现代外语. 2007(01)

硕士论文
[1]政体新闻报道中语气系统的人际功能[D]. 朱丽轩.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认知型情态及其在语篇中的体现[D]. 陈少妙.延边大学 2004
[3]英汉情态取向在新闻语篇中的对比分析[D]. 赵楠.东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39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39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