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龛手镜》音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11:38
《龙龛手镜》是公元十世纪末辽代僧人行均为方便佛徒研读佛经而编纂的一部字书,近年来对本书的研究多限于文字学和词典编撰方面,而此书的音韵学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龙龛手镜》成书年代在中古后期,与《广韵》成书时间相近,对其音系整理可以丰富语音史的研究资料。文章共分七个部分:绪论,包括《龙龛手镜》体例内容介绍、作者及流传著录情况、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与方法等内容。第一章为《龙龛手镜》与《广韵》反切的异同。《龙龛手镜》直音数量占据音切材料数目的三分之一左右,直音用字和被注音字在《广韵》中为相同小韵的居多。如果音相同,绝大多数反切用字也相同。若用字不同,则要么上字不同,要么下字不同,两字都不同的少见。如果音不同,韵类之间混用涉及的韵类较多,很多混用数量较少。被注音字和注音用字有多个读音的情况较多,而且两书表现并不一致。第二章为声部分析。通过《龙龛手镜》音系与《广韵》音系的对比,得到龙龛声类的几个特点。第一,《龙龛手镜》的唇音字轻唇切重唇比例最多的不到10%,重切轻则更少。第二,舌齿音的情况,首先,知组与端组混用较多;其次,章与端,庄与精也都有少量的混用。最后,章和知有少量混用,庄章混用几乎没有...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龙龛手镜》体例内容
2 《龙龛手镜》流传著录情况
3 《龙龛手镜》研究现状
4 本文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1章 《龙龛手镜》与《广韵》反切之异同
1.1 《龙龛手镜》的注音
1.2 直音注音情况
1.3 反切注音情况
1.4 多个读音字
1.5 多次收录的字
1.6 小结
第2章 《龙龛手镜》声部分析
2.1 唇音字分析
2.1.1 关于唇音的分合
2.1.2 帮母和非母
2.1.3 滂母和敷母
2.1.4 並母和奉母
2.1.5 明母和微母
2.1.6 非组被切字用帮母字
2.2 舌齿音
2.2.1 知端混用
2.2.2 章用端,照三归端
2.2.3 庄用精,照二归精
2.2.4 知庄章
2.3 泥娘日母
2.4 见晓组
2.5 小结
第3章 《龙龛手镜》韵部分析
3.1 通江摄
3.1.1 东一与冬
3.1.2 东与锺
3.1.3 通摄与江摄
3.2 止蟹摄
3.2.1 止摄内部混用情况
3.2.2 蟹摄内部混用情况
3.2.3 止摄和蟹摄混用情况
3.2.4 灰韵与止蟹摄合.一三四等的关系
3.3 遇摄
3.4 臻摄
3.5 山摄
3.5.1 先仙元混用
3.5.2 其他混切情况
3.6 效摄
3.7 果摄
3.8 假摄
3.9 宕攝
3.10 梗攝
3.11 曾摄
3.12 流摄
3.13 深摄
3.14 咸摄
3.15 调
3.16 小结
第4章 《龙龛手镜》音系与相同时代韵书韵图之比较
4.1 前人对《龙龛手镜》音系的研究
4.1.1 陈飞龙的研究
4.1.2 张卫东的研究
4.2 《龙龛手镜》与《尔雅音图》
4.3 《龙龛手镜》与其他佛典音义
4.4 《龙龛手镜》与韵图
4.4.1 《龙龛手镜》与《四声等子》和《切韵指掌图》
4.4.2 《龙龛手镜》与《皇极经世书声音倡和图》
4.5 《龙龛手镜》与晚唐五代诗韵
4.6 《龙龛手镜》与唐五代西北方音
4.7 中古的音变与《龙龛手镜》之表现
4.7.1 声母
4.7.2 韵母
4.8 小结
第5章 基于音韵角度的校勘
5.1 本文校勘与前人校勘之不同
5.2 校勘实例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格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55798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龙龛手镜》体例内容
2 《龙龛手镜》流传著录情况
3 《龙龛手镜》研究现状
4 本文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1章 《龙龛手镜》与《广韵》反切之异同
1.1 《龙龛手镜》的注音
1.2 直音注音情况
1.3 反切注音情况
1.4 多个读音字
1.5 多次收录的字
1.6 小结
第2章 《龙龛手镜》声部分析
2.1 唇音字分析
2.1.1 关于唇音的分合
2.1.2 帮母和非母
2.1.3 滂母和敷母
2.1.4 並母和奉母
2.1.5 明母和微母
2.1.6 非组被切字用帮母字
2.2 舌齿音
2.2.1 知端混用
2.2.2 章用端,照三归端
2.2.3 庄用精,照二归精
2.2.4 知庄章
2.3 泥娘日母
2.4 见晓组
2.5 小结
第3章 《龙龛手镜》韵部分析
3.1 通江摄
3.1.1 东一与冬
3.1.2 东与锺
3.1.3 通摄与江摄
3.2 止蟹摄
3.2.1 止摄内部混用情况
3.2.2 蟹摄内部混用情况
3.2.3 止摄和蟹摄混用情况
3.2.4 灰韵与止蟹摄合.一三四等的关系
3.3 遇摄
3.4 臻摄
3.5 山摄
3.5.1 先仙元混用
3.5.2 其他混切情况
3.6 效摄
3.7 果摄
3.8 假摄
3.9 宕攝
3.10 梗攝
3.11 曾摄
3.12 流摄
3.13 深摄
3.14 咸摄
3.15 调
3.16 小结
第4章 《龙龛手镜》音系与相同时代韵书韵图之比较
4.1 前人对《龙龛手镜》音系的研究
4.1.1 陈飞龙的研究
4.1.2 张卫东的研究
4.2 《龙龛手镜》与《尔雅音图》
4.3 《龙龛手镜》与其他佛典音义
4.4 《龙龛手镜》与韵图
4.4.1 《龙龛手镜》与《四声等子》和《切韵指掌图》
4.4.2 《龙龛手镜》与《皇极经世书声音倡和图》
4.5 《龙龛手镜》与晚唐五代诗韵
4.6 《龙龛手镜》与唐五代西北方音
4.7 中古的音变与《龙龛手镜》之表现
4.7.1 声母
4.7.2 韵母
4.8 小结
第5章 基于音韵角度的校勘
5.1 本文校勘与前人校勘之不同
5.2 校勘实例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格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055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5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