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6 20:53
“人人”与“每个人”的差异比较只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的一个小问题,但它们牵涉的面很广,有不少是汉语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拟以句法平面为主,对“人人”与“每个人”进行基础描写,并辅之以语义、语用平面的描写,最后尝试解释差异后面的制约动因。语法方面,“人人”在充当句末宾语时受到很大的限制,限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模式,但是“人人”又可以在双宾语句、兼语句和介宾结构中充任宾语。“人人”充当定语时,“的”有时不能出现,且“人人”常常与双音节词语一起充当定语。“每个人”更需要“都”的共现以成句,可是否定句中,“每个人”充当主语中心语的定语时,“都”常常可以不现;双重否定相连时,“都”有时可以不现。与“人人”相比,“每个人”在与数量结构组配时更加自由。语义方面,“人人”的核心语义强调的是整体性。而“每个人”的核心语义更注重从个体到整体。语用方面,在一些标语、口号中,“人人”出现的频率更大。对于差异的动因,本文尝试运用了语义制约、韵律原则、“都”的加合功能、数量结构的配比性等多种内在机制进行解释。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综述
1.1.1 有关名词重叠的研究
1.1.2 有关周遍性成分的研究
1.1.3 有关"每"与"每NP"的研究
1.1.4 有关"每"与"都"共现的研究
1.1.5 有关周遍性成分与"都"共现的研究
1.1.6 数量结构的两大特点
1.1.7 韵律句法的研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理论及方法
1.4 语料情况
第2章 "人人"与"每个人"的用法考察
2.1 充当宾语的考察
2.1.1 "人人"充当宾语
2.1.2 "每个人"充当宾语
2.1.3 "人人"与"每个人"充当宾语的比较
2.2 充当定语的考察
2.2.1 "人人"充当定语
2.2.2 "每个人"充当定语
2.2.3 "人人"与"每个人"充当定语的比较
2.3 与"都"共现问题的考察
2.3.1 "人人"与"都"的共现
2.3.2 "每个人"与"都"的共现
2.3.3 "人人"、"每个人"与"都"共现问题的比较
2.4 "人人"、"每个人"充任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考察
2.4.1 "人人"与谓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2 "每个人"与谓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3 "人人"与宾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4 "每个人"与宾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5 "人人"、"每个人"充当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比较
2.5 "人人"、"每个人"与"分别"组配的考察
2.5.1 "人人"+"分别"
2.5.2 "每个人"+"分别"
2.5.3 "人人"、"每个人"核心语义的比较
2.6 "人人"、"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的考察
2.6.1 "人人"在标语类句子中
2.6.2 "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
2.6.3 "人人"、"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的比较
第3章 "人人"与"每个人"各种差异的动因
3.1 充任句末宾语差异的动因
3.2 "人人"、"每个人"充当定语差异的动因
3.2.1 韵律原则的制约
3.2.2 网络语言的草根性和网络行为的全民性特点
3.3 "人人"、"每个人"与"都"共现差异的动因
3.3.1 "每"与"都"的共现
3.3.2 否定句中,"每"与"都"的不共现
3.4 "人人"、"每个人"充任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差异动因
3.4.1 数量结构的配比性
3.4.2 具有[-强事件性]的句式语义
第4章 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所有”的加合功能与全称量化[J]. 张蕾,李宝伦,潘海华.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4)
[2]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的类型学视角[J]. 张则顺.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3]“每(隔)+数量词+VP”表义离合的多维阐释[J]. 王兴隆,王道权,李敏.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4]关于指示代词“每”和“各”[J]. 王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5]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J]. 袁毓林. 中国语文. 2007(04)
[6]名词AA重叠式的语法性质及功能[J]. 岳中奇. 语文研究. 2006(04)
[7]关于汉语宾语问题的思考——纪念汉语主宾语问题讨论五十周年[J]. 范晓. 汉语学习. 2006(03)
[8]宾语提前的话题结构的语义限制[J]. 董秀芳. 汉语学报. 2006(01)
[9]“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2005(04)
[10]“量词重叠+(都)+VP”的句式语义及其动因[J]. 杨凯荣.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4)
硕士论文
[1]周遍性成分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分布研究[D]. 成海燕.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物量词重叠式研究[D]. 田琳.湘潭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7793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综述
1.1.1 有关名词重叠的研究
1.1.2 有关周遍性成分的研究
1.1.3 有关"每"与"每NP"的研究
1.1.4 有关"每"与"都"共现的研究
1.1.5 有关周遍性成分与"都"共现的研究
1.1.6 数量结构的两大特点
1.1.7 韵律句法的研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理论及方法
1.4 语料情况
第2章 "人人"与"每个人"的用法考察
2.1 充当宾语的考察
2.1.1 "人人"充当宾语
2.1.2 "每个人"充当宾语
2.1.3 "人人"与"每个人"充当宾语的比较
2.2 充当定语的考察
2.2.1 "人人"充当定语
2.2.2 "每个人"充当定语
2.2.3 "人人"与"每个人"充当定语的比较
2.3 与"都"共现问题的考察
2.3.1 "人人"与"都"的共现
2.3.2 "每个人"与"都"的共现
2.3.3 "人人"、"每个人"与"都"共现问题的比较
2.4 "人人"、"每个人"充任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考察
2.4.1 "人人"与谓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2 "每个人"与谓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3 "人人"与宾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4 "每个人"与宾语数量结构的组配
2.4.5 "人人"、"每个人"充当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比较
2.5 "人人"、"每个人"与"分别"组配的考察
2.5.1 "人人"+"分别"
2.5.2 "每个人"+"分别"
2.5.3 "人人"、"每个人"核心语义的比较
2.6 "人人"、"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的考察
2.6.1 "人人"在标语类句子中
2.6.2 "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
2.6.3 "人人"、"每个人"在标语类句子中的比较
第3章 "人人"与"每个人"各种差异的动因
3.1 充任句末宾语差异的动因
3.2 "人人"、"每个人"充当定语差异的动因
3.2.1 韵律原则的制约
3.2.2 网络语言的草根性和网络行为的全民性特点
3.3 "人人"、"每个人"与"都"共现差异的动因
3.3.1 "每"与"都"的共现
3.3.2 否定句中,"每"与"都"的不共现
3.4 "人人"、"每个人"充任主语时,与数量结构组配的差异动因
3.4.1 数量结构的配比性
3.4.2 具有[-强事件性]的句式语义
第4章 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所有”的加合功能与全称量化[J]. 张蕾,李宝伦,潘海华.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4)
[2]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的类型学视角[J]. 张则顺.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3]“每(隔)+数量词+VP”表义离合的多维阐释[J]. 王兴隆,王道权,李敏.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4]关于指示代词“每”和“各”[J]. 王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5]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J]. 袁毓林. 中国语文. 2007(04)
[6]名词AA重叠式的语法性质及功能[J]. 岳中奇. 语文研究. 2006(04)
[7]关于汉语宾语问题的思考——纪念汉语主宾语问题讨论五十周年[J]. 范晓. 汉语学习. 2006(03)
[8]宾语提前的话题结构的语义限制[J]. 董秀芳. 汉语学报. 2006(01)
[9]“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 袁毓林. 当代语言学. 2005(04)
[10]“量词重叠+(都)+VP”的句式语义及其动因[J]. 杨凯荣.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4)
硕士论文
[1]周遍性成分在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分布研究[D]. 成海燕.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物量词重叠式研究[D]. 田琳.湘潭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7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6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