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8 07:09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字鼎堂,为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郭沫若在古文字研究领域,成果丰富,多有创獲,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赞同,他取得古文字整理成果的方法更是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高度评价。绪论介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从郭沫若甲骨文集錄和考释、甲骨文类编、金文集錄和考释、石鼓文研究、其他文字研究这五个方面介绍了郭沫若古文字整理的成就。第三章是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的研究。该章立足于郭沫若在古文字研究中的成果,剖析其古文字整理过程,对其方法进行系统归纳,分为考释、辨伪、分类、校勘、断代、缀合六大类,于六大类之下,又细分小类,力为全面总结出郭沫若的古文字整理方法。由于郭沫若的古文字整理方法在以上传统方法基础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故该章又辟专节总结其特殊的古文字整理方法。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研究内容的延续,该章从郭沫若古文字整理中的失误出发,对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中的局限性作了分析。第五章是建立在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上,对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思想的总结。该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郭沫若的古文字整理思想:一、利用马克思唯物史观来指导古文字研究是郭沫若思想的重要特点;二、对传...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成就
2.1 郭沫若甲骨文字集录和考释成就
2.2 郭沫若甲骨文编纂成就
2.3 郭沫若金文集录及考释成就
2.4 石鼓文方面的成就
2.5 其他文字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
3.1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的一般方法
3.1.1 考释法
3.1.2 断代法
3.1.3 校勘
3.1.3.1 理校
3.1.3.2 本校
3.1.3.3 他校
3.1.4 残辞补缺
3.1.5 缀片
3.1.6 辨伪
3.1.7 分类
3.2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特色
3.2.1 考释法
3.2.2 断代
3.3 郭沫若舆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古文字整理方法之比较
第四章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的局限性
4.1 引据不足
4.2 卜辞考释与卜辞语法脱节
4.3 字形、音韻不合
4.4 字形、文意不合
4.5 字形误认
4.6 结论抵牾
4.7 所据音韻有误
4.8 所据文意及音韻不確
第五章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思想
5.1 利用马克思唯物史观来指导古文字研究是郭氏学术思想的重要特点
5.2 对传统考据学的吸收和批判
5.3 严谨的科学态度
附录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看待郭沫若的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就郭沫若对“众”或“众人”的阶级分析与姚孝遂先生商榷[J]. 谢济. 殷都学刊. 2004(04)
[2]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若干史料、史事的考辨[J].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4(04)
[3]历史考古与美学阐释——以郭沫若青铜器研究为例[J]. 魏红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4)
[4]意识形态想象与郭沫若史学研究——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为例[J]. 贾振勇. 郭沫若学刊. 2004(02)
[5]试论罗振玉在甲骨文字学方面的贡献[J]. 李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甲骨文献整理(两种)[J]. 蒋玉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03)
[7]“郭学”研究的又一力作——《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读后[J]. 刘茂林. 郭沫若学刊. 2002(01)
[8]世纪回眸:郭沫若古史研究特色的几点思考[J]. 彭邦本. 郭沫若学刊. 2002(01)
[9]郭沫若与乐山崖墓研究[J]. 向玉成,唐长寿. 郭沫若学刊. 2001(02)
[10]古人的性意识与汉字构形——读郭沫若《释祖妣》[J]. 杨时俊. 郭沫若学刊. 2001(01)
本文编号:3070637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成就
2.1 郭沫若甲骨文字集录和考释成就
2.2 郭沫若甲骨文编纂成就
2.3 郭沫若金文集录及考释成就
2.4 石鼓文方面的成就
2.5 其他文字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
3.1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的一般方法
3.1.1 考释法
3.1.2 断代法
3.1.3 校勘
3.1.3.1 理校
3.1.3.2 本校
3.1.3.3 他校
3.1.4 残辞补缺
3.1.5 缀片
3.1.6 辨伪
3.1.7 分类
3.2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特色
3.2.1 考释法
3.2.2 断代
3.3 郭沫若舆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古文字整理方法之比较
第四章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方法的局限性
4.1 引据不足
4.2 卜辞考释与卜辞语法脱节
4.3 字形、音韻不合
4.4 字形、文意不合
4.5 字形误认
4.6 结论抵牾
4.7 所据音韻有误
4.8 所据文意及音韻不確
第五章 郭沫若古文字整理思想
5.1 利用马克思唯物史观来指导古文字研究是郭氏学术思想的重要特点
5.2 对传统考据学的吸收和批判
5.3 严谨的科学态度
附录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看待郭沫若的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就郭沫若对“众”或“众人”的阶级分析与姚孝遂先生商榷[J]. 谢济. 殷都学刊. 2004(04)
[2]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若干史料、史事的考辨[J].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4(04)
[3]历史考古与美学阐释——以郭沫若青铜器研究为例[J]. 魏红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4)
[4]意识形态想象与郭沫若史学研究——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为例[J]. 贾振勇. 郭沫若学刊. 2004(02)
[5]试论罗振玉在甲骨文字学方面的贡献[J]. 李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甲骨文献整理(两种)[J]. 蒋玉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03)
[7]“郭学”研究的又一力作——《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读后[J]. 刘茂林. 郭沫若学刊. 2002(01)
[8]世纪回眸:郭沫若古史研究特色的几点思考[J]. 彭邦本. 郭沫若学刊. 2002(01)
[9]郭沫若与乐山崖墓研究[J]. 向玉成,唐长寿. 郭沫若学刊. 2001(02)
[10]古人的性意识与汉字构形——读郭沫若《释祖妣》[J]. 杨时俊. 郭沫若学刊. 2001(01)
本文编号:307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7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