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03:08
本文对《贤愚经》中的单音节后置方位词进行了穷尽式研究,在研究中从语义分析与语法分析两个方面来对《贤愚经》中的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的性质、特点进行了全景式描述,最后通过与《左传》、《世说新语》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的比较,对《贤愚经》中的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的特质进行了一个科学的认识。本文通过考察发现:《贤愚经》中出现了“底、端、左、右、东、南、西、北”等较新的单音节后置方位词用例,出现了“山间”、“光头”、“毛头”等独特的组合,出现了“动词+助词+体词+方位词”的特殊动宾结构。与《左传》相比,《贤愚经》中无介方位结构做状语和补语的比重有所上升,有介方位结构作状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在”在中古时期作为状语位置上的介词已经被广泛使用。与《世说新语》相比,《贤愚经》在反映后置单音节方位词的发展趋势上更加深入,体现了佛经语料的独特价值。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2 《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语义描写
2.1 上、下、前、后
2.1.1 上
2.1.2 下
2.1.3 前
2.1.4 后
2.2 中、里、内、间、外
2.2.1 中
2.2.2 里
2.2.3 内
2.2.4 间
2.2.5 外
2.3 边、侧、头、端、顶、底
2.3.1 边
2.3.2 侧
2.3.3 头
2.3.4 端
2.3.5 顶
2.3.6 底
2.4 左、右、东、南、西、北
2.5 小结
3 《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入句描写
3.1 《贤愚经》无介方位结构入句描写
3.1.1 无介方位结构作主语
3.1.2 无介方位结构作宾语
3.1.3 无介方位结构作定语
3.1.4 无介方位结构作补语
3.1.5 无介方位结构作状语
3.2 《贤愚经》有介方位结构入句描写
3.2.1 有介方位结构作补语
3.2.2 有介方位结构作状语
3.3 小结
4 《贤愚经》与《左传》、《世说新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比较
4.1 《贤愚经》与《左传》后置方位词入句比较
4 1.1 《左传》后置方位词入句描写
4.1.2 《贤愚经》与《左传》后置方位词入句比较
4.2 《贤愚经》与《世说新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入句比较
4.2.1 《世说新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入句描写
4.2.2 《贤愚经》与《世说新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入句比较
4.3 三书后置方位词使用频率比较
4.4 三书体词与方位词间"之"的隐现比较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译佛经音节衬字辩说[J]. 姜南. 语言研究. 2008(04)
[2]中古以前方位结构语序历时考察[J]. 蔡言胜. 南开语言学刊. 2007(02)
[3]现代汉语方位词语法功能补议[J]. 邹韶华. 中国语文. 2007(01)
[4]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 方经民.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2)
[5]方位词研究五十年[J]. 陈瑶.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2)
[6]突厥语族语言方位词的语法化趋势及其语义特点[J]. 王远新. 民族语文. 2003(01)
[7]就方位词语谈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J]. 王希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8]汉语词汇定量研究的运用及其特点——兼谈《语言学方法论》的定量研究观[J]. 苏新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9]汉语空间方位场景与论元的凸显[J]. 崔希亮. 世界汉语教学. 2001(04)
[10]元代白话碑文中方位词的格标记作用[J]. 祖生利. 语言研究. 2001(04)
博士论文
[1]魏晋至唐基本方位词语义研究[D]. 林晓恒.华中科技大学 2006
[2]官话方言方位词比较研究[D]. 陈瑶.暨南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摩诃僧祇律》处所介词研究[D]. 周玉瑶.浙江大学 2008
[2]论现代汉语空间方位概念的表达与单纯方位词[D]. 单宝顺.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7574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
2 《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语义描写
2.1 上、下、前、后
2.1.1 上
2.1.2 下
2.1.3 前
2.1.4 后
2.2 中、里、内、间、外
2.2.1 中
2.2.2 里
2.2.3 内
2.2.4 间
2.2.5 外
2.3 边、侧、头、端、顶、底
2.3.1 边
2.3.2 侧
2.3.3 头
2.3.4 端
2.3.5 顶
2.3.6 底
2.4 左、右、东、南、西、北
2.5 小结
3 《贤愚经》单音节后置方位词入句描写
3.1 《贤愚经》无介方位结构入句描写
3.1.1 无介方位结构作主语
3.1.2 无介方位结构作宾语
3.1.3 无介方位结构作定语
3.1.4 无介方位结构作补语
3.1.5 无介方位结构作状语
3.2 《贤愚经》有介方位结构入句描写
3.2.1 有介方位结构作补语
3.2.2 有介方位结构作状语
3.3 小结
4 《贤愚经》与《左传》、《世说新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比较
4.1 《贤愚经》与《左传》后置方位词入句比较
4 1.1 《左传》后置方位词入句描写
4.1.2 《贤愚经》与《左传》后置方位词入句比较
4.2 《贤愚经》与《世说新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入句比较
4.2.1 《世说新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入句描写
4.2.2 《贤愚经》与《世说新语》单音节后置方位词入句比较
4.3 三书后置方位词使用频率比较
4.4 三书体词与方位词间"之"的隐现比较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译佛经音节衬字辩说[J]. 姜南. 语言研究. 2008(04)
[2]中古以前方位结构语序历时考察[J]. 蔡言胜. 南开语言学刊. 2007(02)
[3]现代汉语方位词语法功能补议[J]. 邹韶华. 中国语文. 2007(01)
[4]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 方经民.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2)
[5]方位词研究五十年[J]. 陈瑶.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2)
[6]突厥语族语言方位词的语法化趋势及其语义特点[J]. 王远新. 民族语文. 2003(01)
[7]就方位词语谈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J]. 王希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8]汉语词汇定量研究的运用及其特点——兼谈《语言学方法论》的定量研究观[J]. 苏新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9]汉语空间方位场景与论元的凸显[J]. 崔希亮. 世界汉语教学. 2001(04)
[10]元代白话碑文中方位词的格标记作用[J]. 祖生利. 语言研究. 2001(04)
博士论文
[1]魏晋至唐基本方位词语义研究[D]. 林晓恒.华中科技大学 2006
[2]官话方言方位词比较研究[D]. 陈瑶.暨南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摩诃僧祇律》处所介词研究[D]. 周玉瑶.浙江大学 2008
[2]论现代汉语空间方位概念的表达与单纯方位词[D]. 单宝顺.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7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7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