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后”类时间连接成分考察
发布时间:2021-03-28 11:49
本文力图通过描写和比较,结合语料从“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外部表现到内部差异,揭示此类时间连接成分的篇章连接功能,总结其衔接方式的特点,并对篇章中的“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尝试进行分类,以期完善对该类时间连接成分的研究,获得比较系统的认识。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和意义;本文所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前人对此类问题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概况;最后介绍研究所用的方法和理论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从“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在篇章中的位置和管界两方面,对此类时间连接成分进行初步考察。比较它们在篇章中位置与管界的异同,并试图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第三章:考察“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在篇章中连用与合用的不同类别和方式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不同语义效果和连接功能。着重对“后”类时间连接成分与其他后时连接成分的联合共现进行描写,探究它们联合共现时的位序成因。第四章:将“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隐现分两种情况来考察,一种是“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单独使用时的隐现,另一种是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配合使用时的隐现,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它们隐现的制约因素。第五章:阐述“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篇章功能。第六章:结语部分。对论文探讨的主要...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前人相关研究概况
1.2.1 篇章连接成分研究概况
1.2.2 篇章时间连接成分研究概况
1.2.3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突破的方面
1.3 研究对象、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位置与管界
2.1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在篇章中的位置
2.1.1 位于句首
2.1.2 位于句中
2.2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管界
2.2.1 句内连接及其管界问题
2.2.2 跨句连接及其管界问题
2.2.3 段落连接及其管界问题
2.3 小结
第三章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在篇章中的连用与合用
3.1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连用
3.1.1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同词连用
3.1.2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同类连用
3.1.3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与其他以后时间连接成分连用
3.2 “后”类时间接成分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的合用
3.2.1 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联合共现
3.2.2 与其他以后时间连接成分联合共现的语序考察
第四章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隐现
4.1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可隐可现
4.1.1 独用时的可隐可现
4.1.2 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配合使用时的可隐可现
4.2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必现
4.2.1 独用时的必现
4.2.2 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配合使用时的必现
第五章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篇章功能
5.1 指序功能
5.2 前后景切换
5.3 提示新信息
5.4 信息降级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以后”、“后来”和“然后”[J]. 郁梅.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2]副词“又”的语气用法[J]. 李君,殷树林. 求是学刊. 2008(06)
[3]时间连接成分的历时演变和产生方式[J]. 金晓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5)
[4]时间连接成分的本体研究概述[J]. 金晓艳,彭爽.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5]汉语篇章显性衔接三论[J]. 郑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6]小说叙事时间词语用特点分析[J]. 王燕. 社会科学家. 2008(01)
[7]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综述[J]. 王桂花,吕玲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8]主谓之间有篇章关系的句子[J]. 高增霞.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2)
[9]汉语时间指示的语用倾向[J]. 李军,蔡晓丽. 修辞学习. 2006(03)
[10]后时连接成分的连用与合用[J]. 金晓艳. 汉语学习. 2006(02)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D]. 余东涛.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D]. 胡培安.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因果连词研究[D]. 倪重阳.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条件类关联词语研究[D]. 武琼.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现代汉语语篇的词汇衔接[D]. 王晓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现代汉语短时时间副词研究[D]. 李冰洁.河南大学 2007
[5]现代汉语转折副词研究[D]. 孟冬梅.延边大学 2006
[6]“然后”一词的多角度分析[D]. 朴珍玉.延边大学 2006
[7]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主题[D]. 阎林.中国海洋大学 2006
[8]现代汉语关联副词研究[D]. 段轶娜.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5507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前人相关研究概况
1.2.1 篇章连接成分研究概况
1.2.2 篇章时间连接成分研究概况
1.2.3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突破的方面
1.3 研究对象、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位置与管界
2.1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在篇章中的位置
2.1.1 位于句首
2.1.2 位于句中
2.2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管界
2.2.1 句内连接及其管界问题
2.2.2 跨句连接及其管界问题
2.2.3 段落连接及其管界问题
2.3 小结
第三章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在篇章中的连用与合用
3.1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连用
3.1.1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同词连用
3.1.2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同类连用
3.1.3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与其他以后时间连接成分连用
3.2 “后”类时间接成分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的合用
3.2.1 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联合共现
3.2.2 与其他以后时间连接成分联合共现的语序考察
第四章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隐现
4.1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可隐可现
4.1.1 独用时的可隐可现
4.1.2 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配合使用时的可隐可现
4.2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必现
4.2.1 独用时的必现
4.2.2 与其他时间连接成分配合使用时的必现
第五章 “后”类时间连接成分的篇章功能
5.1 指序功能
5.2 前后景切换
5.3 提示新信息
5.4 信息降级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以后”、“后来”和“然后”[J]. 郁梅.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2]副词“又”的语气用法[J]. 李君,殷树林. 求是学刊. 2008(06)
[3]时间连接成分的历时演变和产生方式[J]. 金晓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05)
[4]时间连接成分的本体研究概述[J]. 金晓艳,彭爽.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5]汉语篇章显性衔接三论[J]. 郑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6]小说叙事时间词语用特点分析[J]. 王燕. 社会科学家. 2008(01)
[7]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综述[J]. 王桂花,吕玲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8]主谓之间有篇章关系的句子[J]. 高增霞.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2)
[9]汉语时间指示的语用倾向[J]. 李军,蔡晓丽. 修辞学习. 2006(03)
[10]后时连接成分的连用与合用[J]. 金晓艳. 汉语学习. 2006(02)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D]. 余东涛.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时间词语的内部组构与表达功能研究[D]. 胡培安.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因果连词研究[D]. 倪重阳.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条件类关联词语研究[D]. 武琼.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现代汉语语篇的词汇衔接[D]. 王晓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现代汉语短时时间副词研究[D]. 李冰洁.河南大学 2007
[5]现代汉语转折副词研究[D]. 孟冬梅.延边大学 2006
[6]“然后”一词的多角度分析[D]. 朴珍玉.延边大学 2006
[7]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主题[D]. 阎林.中国海洋大学 2006
[8]现代汉语关联副词研究[D]. 段轶娜.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05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0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