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范畴的动词“打”的多角度考察
发布时间:2021-04-17 23:13
“打”是汉语中比较特殊及复杂的单音节手部动词,其义项之多、用法之灵活在汉语中较为突出。从构词情况看,“打”在今天的很多用法早在宋代就已形成,其数量也居汉语之冠;从欧阳修、吴曾到后来的刘半农、陈望道、胡明扬,不少学者都曾试图穷尽其纷繁的义项,探索其内在的构词奥秘。本文试图从语法化理论出发,考察动词“打”的句法演变与语义扩展的轨迹;同时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下,探讨“打”的语义内部泛义与本义之间的引申关系。以原型范畴理论为视角,分析“打”与名词的互动规律,其中包括“打+N”结构中宾语的层级性及该结构中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第一章主要以语料为基础,考察动词“打”的语义和句法结构演变的轨迹。结合“打”与其后宾语在句法上的组合变化,分析“打”在本义、泛义和虚义三个层面意义与形式的互动表现,理清“打”从单义到泛义、由泛义到抽象、由抽象到弱化的发展线索,进而概括出“打”的句法语义演变机制。第二章主要是对“打”的语义系统进行认知分析。历来“打”究竟有多少义项最让人觉得无序可循,“打”的用法广泛、义项丰富,因此各个义项与“打”的本义之间的引申关系是首先要进行梳理的问题。同时我们通过现代汉语中另一个泛义动词“搞...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研究历史和现况
0.3 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0.4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动词“打”的语义和句法结构的演变
1.1 “打”的本义:手部击打类动词
1.2 “打”的泛义:宾语类型的扩展
1.2.1 “打”义的扩展
1.2.2 “打”+状态形容词/抽象名词
1.3 “打”的虚义:由词缀到零形式
1.3.1 “打一+动词”结构
1.3.2 “打+动词+名词”结构
1.4 “打”的演变机制
1.5 小结
第二章“打”的语义系统
2.1 “打”的义项与原型“打”的引申关系
2.1.1 “打”的义项整理方法
2.1.2 “打”的原型义与泛义之间的引申关系
2.2 打”的泛化义分析---基于与“搞”的比较
2.2.1 “打”与“搞”的语法形式比较
2.2.2 “打”与“搞”的语义特征比较
2.2.3 “打”与“搞”的语用特点比较
2.3 小结
第三章“打”后宾语的层级性
3.1 原型范畴理论与“打”的原型性
3.1.1 原型范畴与家族相似
3.1.2 范畴的层级性与“打”的原型性
3.1.3 范畴形成的机制与“打”的多义性
3.2 原型“打”的动性
3.2.1 动宾关系在句法上的表现
3.2.2 原型“打”的句法特征
3.2.3 原型“打”的动作性与泛义“打”的事件性
3.3 “打+N”结构类型的形成机制与典型性等级
3.3.1 “打+N”结构类型
3.3.2 “打+N”结构形成机制
3.3.3 “打+N”结构中N的典型性等级
3.4 小结
第四章“打+N”结构中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4.1 搭配理论与“打+N”搭配结构分析
4.1.1 搭配理论与词语搭配的性质
4.1.2 词语搭配的类型与“打+N”内部搭配层级
4.2 “打+N”句法结合中动词与名词的双向选择
4.2.1 “打+N”的自由组合:“打”对名词的选择
4.2.2 “打+N”的粘着组合:名词对“打”的选择
4.2.3 “打+N”结构的组合机制
4.3 “打+N”结构中名词的类推性
4.3.1 “打”后宾语范畴的层级性与类推层级性的关系
4.3.2 “打+N”结构各层级的类推机制
4.4 小结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词语搭配问题与语言研究[J]. 李军. 中华文化论坛. 2008(04)
[2]“打”字的语义分析再补[J]. 徐时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3]“笑”的义项分析和入句表现[J]. 张豫峰,陈家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4]“搞”的词义扩张[J]. 罗建军.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5]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J]. 吴为善,陈颖. 汉语学习. 2007(05)
[6]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兼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问题[J]. 任鹰. 中国语文. 2007(05)
[7]关于汉语宾语问题的思考——纪念汉语主宾语问题讨论五十周年[J]. 范晓. 汉语学习. 2006(03)
[8]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 董秀芳. 汉语学习. 2005(06)
[9]动词对宾语的语义选择限制[J]. 吴云芳,段慧明,俞士汶. 语言文字应用. 2005(02)
[10]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J]. 袁毓林. 语言研究. 2004(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词语搭配研究[D]. 申修瑛.复旦大学 2007
[2]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 王葆华.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4313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研究历史和现况
0.3 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0.4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动词“打”的语义和句法结构的演变
1.1 “打”的本义:手部击打类动词
1.2 “打”的泛义:宾语类型的扩展
1.2.1 “打”义的扩展
1.2.2 “打”+状态形容词/抽象名词
1.3 “打”的虚义:由词缀到零形式
1.3.1 “打一+动词”结构
1.3.2 “打+动词+名词”结构
1.4 “打”的演变机制
1.5 小结
第二章“打”的语义系统
2.1 “打”的义项与原型“打”的引申关系
2.1.1 “打”的义项整理方法
2.1.2 “打”的原型义与泛义之间的引申关系
2.2 打”的泛化义分析---基于与“搞”的比较
2.2.1 “打”与“搞”的语法形式比较
2.2.2 “打”与“搞”的语义特征比较
2.2.3 “打”与“搞”的语用特点比较
2.3 小结
第三章“打”后宾语的层级性
3.1 原型范畴理论与“打”的原型性
3.1.1 原型范畴与家族相似
3.1.2 范畴的层级性与“打”的原型性
3.1.3 范畴形成的机制与“打”的多义性
3.2 原型“打”的动性
3.2.1 动宾关系在句法上的表现
3.2.2 原型“打”的句法特征
3.2.3 原型“打”的动作性与泛义“打”的事件性
3.3 “打+N”结构类型的形成机制与典型性等级
3.3.1 “打+N”结构类型
3.3.2 “打+N”结构形成机制
3.3.3 “打+N”结构中N的典型性等级
3.4 小结
第四章“打+N”结构中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4.1 搭配理论与“打+N”搭配结构分析
4.1.1 搭配理论与词语搭配的性质
4.1.2 词语搭配的类型与“打+N”内部搭配层级
4.2 “打+N”句法结合中动词与名词的双向选择
4.2.1 “打+N”的自由组合:“打”对名词的选择
4.2.2 “打+N”的粘着组合:名词对“打”的选择
4.2.3 “打+N”结构的组合机制
4.3 “打+N”结构中名词的类推性
4.3.1 “打”后宾语范畴的层级性与类推层级性的关系
4.3.2 “打+N”结构各层级的类推机制
4.4 小结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词语搭配问题与语言研究[J]. 李军. 中华文化论坛. 2008(04)
[2]“打”字的语义分析再补[J]. 徐时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3]“笑”的义项分析和入句表现[J]. 张豫峰,陈家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4]“搞”的词义扩张[J]. 罗建军.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5]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J]. 吴为善,陈颖. 汉语学习. 2007(05)
[6]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兼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问题[J]. 任鹰. 中国语文. 2007(05)
[7]关于汉语宾语问题的思考——纪念汉语主宾语问题讨论五十周年[J]. 范晓. 汉语学习. 2006(03)
[8]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 董秀芳. 汉语学习. 2005(06)
[9]动词对宾语的语义选择限制[J]. 吴云芳,段慧明,俞士汶. 语言文字应用. 2005(02)
[10]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J]. 袁毓林. 语言研究. 2004(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词语搭配研究[D]. 申修瑛.复旦大学 2007
[2]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 王葆华.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44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4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