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方言中模糊词隐喻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17:26
闽南语是南方方言中较为复杂的闽方言的一个分支,包括福建南部:厦门话、潮州话、文昌话、平阳、苍南话、台湾方言等分支。闽南语的研究,在语言学家的努力下,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大多停留在语音、文字和语法的描述上;另一方面,模糊理论和隐喻理论的探讨中,多以外国语料及共同语语料为基础,方言语料则较少参与其中。本文的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试图使厦门方言参与到模糊和隐喻理论的研究当中,并探讨厦门方言模糊词隐喻的特性及价值。首先,伍铁平先生在其《模糊语言学》中提到:模糊概念因地点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本文试图以闽南语的代表之一——厦门方言为语料基础。以厦门方言谚语,以及厦门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戏曲形式——歌仔戏为来源,对其中的模糊词进行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理论,从从模糊词的类别意义入手,将厦门方言模糊词分为:名词性模糊词、形容词性模糊词、动词性模糊词、代词性模糊词和数量词性模糊词等,并给予简单的例释。其次,隐喻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中,渐渐摆脱其作为辞格,充当语言现象的束缚,显现出其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话题。隐喻,简言之,是一种经验的映射,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映射到另一经验当中,是...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
3. 本文的研究思路
4. 理论基础及原则方法
5. 闽南语分区简介及语料来源
二、模糊词隐喻与隐喻的模糊性
1. 模糊词隐喻
2. 隐喻的模糊性
3. 模糊词隐喻与隐喻模糊性的关系
三、厦门方言模糊词分类及例释
1. 名词性模糊词
2. 形容词性模糊词
3. 动词性模糊词
4. 代词词性模糊词
5. 数量词性模糊词
四、厦门方言中模糊词隐喻的分类
1. 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类型的划分
2. 基于模糊词在厦门方言隐喻中位置的划分
五、厦门方言模糊词隐喻的主要特性及其分析
1. 完形性
2. 表达准确性
3. 地域性
4. 文化一致性
六、厦门方言模糊语隐喻的价值论析
1. 修辞价值
2. 语言学价值
3. 认知价值
七、结语
1. 内容总结
2. 观点探讨
3. 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认知隐喻中的模糊性[J]. 许学深,梁润生.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浅谈闽南语的发展与地域联系[J]. 林艳燕. 法制与社会. 2007(07)
[3]闽南习俗文化探析[J]. 张静容.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4]1826-2004:海峡两岸的闽南语歌仔册[J]. 汪毅夫. 台湾研究集刊. 2004(03)
[5]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束定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6)
[6]“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 林书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02)
[7]语言·认知·隐喻[J]. 胡壮麟. 现代外语. 1997(04)
[8]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 林书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01)
[9]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 赵艳芳.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03)
[10]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 袁毓林. 中国社会科学. 1995(01)
硕士论文
[1]近现代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研究[D]. 陈艺凤.福建师范大学 2007
[2]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之心理学分析[D]. 谢书书.福建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9790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
3. 本文的研究思路
4. 理论基础及原则方法
5. 闽南语分区简介及语料来源
二、模糊词隐喻与隐喻的模糊性
1. 模糊词隐喻
2. 隐喻的模糊性
3. 模糊词隐喻与隐喻模糊性的关系
三、厦门方言模糊词分类及例释
1. 名词性模糊词
2. 形容词性模糊词
3. 动词性模糊词
4. 代词词性模糊词
5. 数量词性模糊词
四、厦门方言中模糊词隐喻的分类
1. 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类型的划分
2. 基于模糊词在厦门方言隐喻中位置的划分
五、厦门方言模糊词隐喻的主要特性及其分析
1. 完形性
2. 表达准确性
3. 地域性
4. 文化一致性
六、厦门方言模糊语隐喻的价值论析
1. 修辞价值
2. 语言学价值
3. 认知价值
七、结语
1. 内容总结
2. 观点探讨
3. 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认知隐喻中的模糊性[J]. 许学深,梁润生.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浅谈闽南语的发展与地域联系[J]. 林艳燕. 法制与社会. 2007(07)
[3]闽南习俗文化探析[J]. 张静容.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4]1826-2004:海峡两岸的闽南语歌仔册[J]. 汪毅夫. 台湾研究集刊. 2004(03)
[5]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束定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6)
[6]“愤怒”的概念隐喻——英语、汉语语料[J]. 林书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02)
[7]语言·认知·隐喻[J]. 胡壮麟. 现代外语. 1997(04)
[8]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 林书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01)
[9]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 赵艳芳.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03)
[10]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 袁毓林. 中国社会科学. 1995(01)
硕士论文
[1]近现代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研究[D]. 陈艺凤.福建师范大学 2007
[2]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之心理学分析[D]. 谢书书.福建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9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5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