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黄屯方言里的两种含“把”结构
发布时间:2021-04-30 21:48
本文是一篇论述庐江黄屯方言中的两种含“把”结构的方言语法论文,在掌握较为丰富的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从自控度、定指度和生命度等方面重点探讨表处置义与表被动义的两种含“把”结构的形式、特点及其作用,并试图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层次分析探讨两种含“把”结构共存的原因与条件。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简单地介绍庐江黄屯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其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一些主要特点并针对两种含“把”结构的研究现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重点描写庐江黄屯方言里的表处置义与表被动义的两种含“把”结构,从名词的自控度、定指度、生命度、谓语动词的性质和状语的位置等方面揭示两种含“把”结构各要素的特点。表处置义的含“把”结构主要有NP1+把+NP2+VP,NP2+NP1+把+VP和NP2+NPl+把+它/他/她(它/他/她复指NP2)+VP三种格式,表被动义的含“把”结构主要有NP1+把+NP2+VP和NP+把+VP两种格式。而两种含“把”结构中NP2+NPl+把+VP和NP2+NPl+把+它/他/她(它/他/她复指NP2)+VP由句式本身决定了NP1的所指对象是谓语动词V所表动作的发出...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庐江黄屯概述
0.2 庐江黄屯方言简述
0.3 已有的研究成果
0.4 本文的语料来源
0.5 关于本文研究的说明
第一章 庐江黄屯方言中的表处置义的含"把"结构
1.1 NP1与NP2
1.2 状语前置与后置
1.3 V的性质
1.4 表处置义的含"把"结构与"将"字句的转换关系
第二章 庐江黄屯方言里的表被动义的含"把"结构
2.1 NP1与NP2
2.2 状语前置与后置
2.3 V的性质
2.4 句式NP1+把+NP2+VP和NP+把+VP的异同
第三章 庐江黄屯方言里的两种含"把"结构共存的原因
3.1 "把"兼做处置标记和被动标记的现象的方言区分布情况
3.2 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探讨两种含"把"结构共存的原因
3.3 小结
第四章 结语
4.1 本文内容小结
4.2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桐城方言“把”字研究[J]. 江亚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安徽蒙城方言的“叫”字句[J]. 胡利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3]方言中处置式和被动式拥有共同标记的原因[J]. 石毓智,王统尚. 汉语学报. 2009(02)
[4]汉语方言中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复合标记[J]. 石毓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5]论湖南汝城话的“拿”[J]. 陈立中,朱涛.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6]句容方言的“把”字被动句[J]. 周芸.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7]郴州方言的“把”字句[J]. 张利莹. 大学时代. 2006(11)
[8]涟源方言的“拿”字及其相关句式[J]. 吴宝安,邓葵.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9]湘阴方言的“把”字句浅析[J]. 宋淑琴. 怀化学院学报. 2006(10)
[10]襄樊方言被动句和处置句探析[J]. 王丹荣. 孝感学院学报. 2006(05)
博士论文
[1]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 杨海明.暨南大学 2007
[2]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实现[D]. 张伯江.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芜湖(清水)方言研究[D]. 李木子.安徽师范大学 2007
[2]安徽庐江南部方言研究[D]. 陈寿义.西南大学 2007
[3]安徽宁国城区方言研究[D]. 凤华.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9536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庐江黄屯概述
0.2 庐江黄屯方言简述
0.3 已有的研究成果
0.4 本文的语料来源
0.5 关于本文研究的说明
第一章 庐江黄屯方言中的表处置义的含"把"结构
1.1 NP1与NP2
1.2 状语前置与后置
1.3 V的性质
1.4 表处置义的含"把"结构与"将"字句的转换关系
第二章 庐江黄屯方言里的表被动义的含"把"结构
2.1 NP1与NP2
2.2 状语前置与后置
2.3 V的性质
2.4 句式NP1+把+NP2+VP和NP+把+VP的异同
第三章 庐江黄屯方言里的两种含"把"结构共存的原因
3.1 "把"兼做处置标记和被动标记的现象的方言区分布情况
3.2 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探讨两种含"把"结构共存的原因
3.3 小结
第四章 结语
4.1 本文内容小结
4.2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桐城方言“把”字研究[J]. 江亚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安徽蒙城方言的“叫”字句[J]. 胡利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3]方言中处置式和被动式拥有共同标记的原因[J]. 石毓智,王统尚. 汉语学报. 2009(02)
[4]汉语方言中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复合标记[J]. 石毓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5]论湖南汝城话的“拿”[J]. 陈立中,朱涛.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6]句容方言的“把”字被动句[J]. 周芸.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7]郴州方言的“把”字句[J]. 张利莹. 大学时代. 2006(11)
[8]涟源方言的“拿”字及其相关句式[J]. 吴宝安,邓葵.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9]湘阴方言的“把”字句浅析[J]. 宋淑琴. 怀化学院学报. 2006(10)
[10]襄樊方言被动句和处置句探析[J]. 王丹荣. 孝感学院学报. 2006(05)
博士论文
[1]生命度与汉语句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 杨海明.暨南大学 2007
[2]施事和受事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在句式中的实现[D]. 张伯江.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芜湖(清水)方言研究[D]. 李木子.安徽师范大学 2007
[2]安徽庐江南部方言研究[D]. 陈寿义.西南大学 2007
[3]安徽宁国城区方言研究[D]. 凤华.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9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6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