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性四字格初探
发布时间:2021-05-20 00:26
四字格概念从提出到现在有几十年的历史,这是一种形式鲜明、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结构、意义可以分为对称性四字格和不对称性四字格。《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共收5579个四字格,其中不对称性四字格3768个,占总数的67.54%。不对称性四字格构成时含有语素的数量不同,有一个语素的、两个语素的、三个语素的和四个语素的,其中四个语素的不对称性四字格占94.29%;含有词的数量也不同,含有四个词的最多,占45.20%,但也不排除含有一个、两个、三个词的。根据所指意义对象,可以分为专科词语、一般词语、惯用语和成语。不对称性四字格的注音形式,有全部连写的、分两节写的(2+2式、1+3式、3+1式)、分三节写的(2+1+1式、1+1+2式)、分四节写的;节奏是2+2的占97.83%,这种节奏倾向掩盖了结构上的不对称。语法结构上看,有偏正、主谓、述宾、述补、连动、兼语和其他式,偏正式和主谓式居多,分别占50.96%和21.82%。不对称性四字格内部层次方面,有的可以分析两层或者三层,都不能均衡地分出前后结构关系相同的层次,从而显示出这些四字格的不均衡性。不对称性四字...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1.3 适用理论与研究方法
2 不对称性四字格基本概况
2.1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界定
2.2 不对称性四字格基本概况
3 不对称性四字格结构特点
3.1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音结构
3.2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法结构
3.3 不对称性四字格内部层次
4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意义
4.1 对称性四字格的意义
4.2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意义特点
4.3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意义结构
5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法功能
5.1 专科词语的语法功能
5.2 一般词语的语法功能
5.3 惯用语的语法功能
5.4 成语的语法功能
6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用及辞格应用
6.1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用作用
6.2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辞格应用
结语
余论
参考文献
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文语体中的新四字格探析[J]. 邹小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05)
[2]同义对称结构四字格所映射的词化现象[J]. 韩陈其. 汉语学习. 2008(01)
[3]四字格联合结构成语多角度考察[J]. 宋微,吴为民.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4]《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J]. 赵雪.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5]“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A与B的语义关系及修辞作用[J]. 郝立新. 修辞学习. 2007(06)
[6]汉语成语的审美特性——均衡对称[J]. 王晓炜. 语文学刊. 2007(20)
[7]山西方言四字格的语义特点及其认知研究[J]. 李淑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8]《现代汉语词典》中四字格异形成语分析[J]. 王薇,张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01)
[9]独特的汉语四字格形式发展探析[J]. 王天虹.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7(01)
[10]论“四字语”[J]. 吴军.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6(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 胡孝斌.北京语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四音节新词语研究[D]. 邓飞翔.天津师范大学 2008
[2]成语的结构和语音特征[D]. 安丽卿.兰州大学 2006
[3]均衡·对称——汉语成语的特性与汉民族审美意识[D]. 王晓炜.内蒙古大学 2004
[4]《现汉》四字词语的分类及其特点[D]. 余桂林.厦门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96723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1.3 适用理论与研究方法
2 不对称性四字格基本概况
2.1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界定
2.2 不对称性四字格基本概况
3 不对称性四字格结构特点
3.1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音结构
3.2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法结构
3.3 不对称性四字格内部层次
4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意义
4.1 对称性四字格的意义
4.2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意义特点
4.3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意义结构
5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法功能
5.1 专科词语的语法功能
5.2 一般词语的语法功能
5.3 惯用语的语法功能
5.4 成语的语法功能
6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用及辞格应用
6.1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语用作用
6.2 不对称性四字格的辞格应用
结语
余论
参考文献
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文语体中的新四字格探析[J]. 邹小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05)
[2]同义对称结构四字格所映射的词化现象[J]. 韩陈其. 汉语学习. 2008(01)
[3]四字格联合结构成语多角度考察[J]. 宋微,吴为民.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4]《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J]. 赵雪.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06)
[5]“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A与B的语义关系及修辞作用[J]. 郝立新. 修辞学习. 2007(06)
[6]汉语成语的审美特性——均衡对称[J]. 王晓炜. 语文学刊. 2007(20)
[7]山西方言四字格的语义特点及其认知研究[J]. 李淑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8]《现代汉语词典》中四字格异形成语分析[J]. 王薇,张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01)
[9]独特的汉语四字格形式发展探析[J]. 王天虹.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7(01)
[10]论“四字语”[J]. 吴军.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6(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 胡孝斌.北京语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四音节新词语研究[D]. 邓飞翔.天津师范大学 2008
[2]成语的结构和语音特征[D]. 安丽卿.兰州大学 2006
[3]均衡·对称——汉语成语的特性与汉民族审美意识[D]. 王晓炜.内蒙古大学 2004
[4]《现汉》四字词语的分类及其特点[D]. 余桂林.厦门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9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9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