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考察
发布时间:2021-06-24 05:47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语言表达形式,因结构独特、语义丰富、诙谐幽默而备受青睐。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是歇后语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见。除了绪论和结语,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第二章至第五章)对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进行考察。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选题缘起、歇后语的研究概况、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意义、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及语料的来源说明。第二章:对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及来源进行考察。首先梳理歇后语的由来、厘清与成语的渊源关系、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有效语料进行定量考察,认为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来源主要有宗教、典籍、谜语和日常生活。第三章:对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类型进行考察。以往研究侧重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之间关系,分类有交叉的地方。本文以歇底成语的意义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言谈举止类、学识修养类、为人处世类和社会风貌类等四类。第四章:对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语用价值进行考察。主要表现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表达特色三个方面。语体色彩综合了通俗易懂和端庄典雅的双重特点,产生了珠联璧合的语体效果;感情色彩有褒扬功能、贬义功能和中性陈说,因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日常生活交际中,借贬低打趣对...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题缘起
1.2 研究概况
1.2.1 歇后语共时研究概况
1.2.2 歇后语历时研究概况
1.3 研究范围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语料说明
第二章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及来源
2.1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
2.1.1 歇后语的由来
2.1.2 成语与歇后语的关系
2.1.3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界定
2.2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来源
2.2.1 来源于宗教
2.2.2 来源于典籍
2.2.3 来源于谜语
2.2.4 来源于日常生活
第三章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类型
3.1 歇后语的已有分类模式
3.1.1 两分法
3.1.2 五分法
3.1.3 其他分类
3.2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分类
3.2.1 言谈举止类
3.2.2 学识修养类
3.2.3 为人处世类
3.2.4 社会风貌类
第四章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语用价值
4.1 语体色彩
4.2 感情色彩
4.2.1 褒扬功能
4.2.2 贬义功能
4.2.3 中性陈说
4.3 表达特色
4.3.1 生动形象
4.3.2 精简含蓄
4.3.3 幽默风趣
第五章 成语用作歇底的原因探析
5.1 成语自身的特点
5.1.1 成语的语音
5.1.2 成语的语义
5.2 成语蕴涵的价值观
5.3 雅俗共赏的表达需求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歇后语的结构与功能再探[J]. 束定芳. 当代修辞学. 2017(02)
[2]歇后语语义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动态特点[J]. 陈长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3]试论歇后语的语义表达与语用分析[J]. 王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4]熟语中的情态意义研究——否定与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J]. 惠秀梅. 外语学刊. 2011(04)
[5]歇后语的语义功能[J]. 余芬.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6]歇后语的文化内涵[J]. 王岩.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7]论汉语歇后语的维护面子功能[J]. 武显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S2)
[8]汉民族文化在有关人物的歇后语中的呈现[J]. 李云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9]歇后语的构成方式及特点[J]. 高立东. 社会科学家. 2006(S2)
[10]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J]. 李小平.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博士论文
[1]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 沈玮.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 陈科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汉语歇后语幽默语用效果研究[D]. 王昊昕.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认知理论下的歇后语隐喻研究[D]. 夏芸飞.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文化视野中的歇后语研究[D]. 赵红艳.信阳师范学院 2012
[4]《新华歇后语词典》中歇后语语义分析[D]. 刘廷果.南京师范大学 2012
[5]人物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析[D]. 宋佳.四川外语学院 2011
[6]动物型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 张苏亚.四川外语学院 2011
[7]同喻歇后语生成机制研究[D]. 陈凤.宁波大学 2010
[8]评价视域中的歇后语研究[D]. 孙作光.黑龙江大学 2009
[9]歇后语中的模因[D]. 赵秀梅.黑龙江大学 2008
[10]解析人物歇后语的语义生成[D]. 李云彤.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650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题缘起
1.2 研究概况
1.2.1 歇后语共时研究概况
1.2.2 歇后语历时研究概况
1.3 研究范围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语料说明
第二章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及来源
2.1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
2.1.1 歇后语的由来
2.1.2 成语与歇后语的关系
2.1.3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界定
2.2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来源
2.2.1 来源于宗教
2.2.2 来源于典籍
2.2.3 来源于谜语
2.2.4 来源于日常生活
第三章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类型
3.1 歇后语的已有分类模式
3.1.1 两分法
3.1.2 五分法
3.1.3 其他分类
3.2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分类
3.2.1 言谈举止类
3.2.2 学识修养类
3.2.3 为人处世类
3.2.4 社会风貌类
第四章 歇底为成语的歇后语的语用价值
4.1 语体色彩
4.2 感情色彩
4.2.1 褒扬功能
4.2.2 贬义功能
4.2.3 中性陈说
4.3 表达特色
4.3.1 生动形象
4.3.2 精简含蓄
4.3.3 幽默风趣
第五章 成语用作歇底的原因探析
5.1 成语自身的特点
5.1.1 成语的语音
5.1.2 成语的语义
5.2 成语蕴涵的价值观
5.3 雅俗共赏的表达需求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歇后语的结构与功能再探[J]. 束定芳. 当代修辞学. 2017(02)
[2]歇后语语义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动态特点[J]. 陈长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3]试论歇后语的语义表达与语用分析[J]. 王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4]熟语中的情态意义研究——否定与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J]. 惠秀梅. 外语学刊. 2011(04)
[5]歇后语的语义功能[J]. 余芬.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6]歇后语的文化内涵[J]. 王岩.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7]论汉语歇后语的维护面子功能[J]. 武显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S2)
[8]汉民族文化在有关人物的歇后语中的呈现[J]. 李云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9]歇后语的构成方式及特点[J]. 高立东. 社会科学家. 2006(S2)
[10]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J]. 李小平.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博士论文
[1]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 沈玮.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D]. 陈科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汉语歇后语幽默语用效果研究[D]. 王昊昕.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认知理论下的歇后语隐喻研究[D]. 夏芸飞.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文化视野中的歇后语研究[D]. 赵红艳.信阳师范学院 2012
[4]《新华歇后语词典》中歇后语语义分析[D]. 刘廷果.南京师范大学 2012
[5]人物歇后语的认知语用解析[D]. 宋佳.四川外语学院 2011
[6]动物型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 张苏亚.四川外语学院 2011
[7]同喻歇后语生成机制研究[D]. 陈凤.宁波大学 2010
[8]评价视域中的歇后语研究[D]. 孙作光.黑龙江大学 2009
[9]歇后语中的模因[D]. 赵秀梅.黑龙江大学 2008
[10]解析人物歇后语的语义生成[D]. 李云彤.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6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4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