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和“以为”句多角度考察
发布时间:2021-06-27 07:24
动词“以为”和“以为”句在古代和现代都被人们广泛运用于日常交际言语中,而且在一些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中动词“以为”和“以为”句也是经常出现的,为作者成功塑造人物性格和特定语言环境提供了很大帮助。这些都归因于“以为”一词在语义上的特殊性以及“以为”句在句法和语用上的重要特征。所以对于动词“以为”和“以为”句的研究,一直受到汉语语法学界关注。但在该问题的研究上,却鲜见有人从多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从共时、历时以及共时和历时相结合这三个角度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动词“以为”和“以为”句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分别总结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以为”与“以为”句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然后对“从历时角度考探现代汉语中动词‘以为’语义特点的由来”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总结了“以为”与“认为”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方法,确立了研究对象和明确了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这一部分从共时、历时以及共时和历时相结合这三个角度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动词“以为”和“以为”句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考察...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1 理论背景
1.2.2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3 拟采用的方法、理论
1.3.1 拟采用的方法
1.3.2 拟采用的理论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现代汉语“以为”与“以为”句的共时考察
2.1 现代汉语中“以为”的句法语义特点分析
2.1.1 “以为_1”的运用特点
2.1.2 “以为_2”的运用特点
2.1.3 “以为_1”和“以为_2”出现频率的比较和分析
2.2 动词“以为”和“以为”句的语用意义分析
2.2.1 “以为 1”和“以为 1”句语用意义分析
2.2.2 “以为_2”和“以为_2”句语用意义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代汉语“以为”与“以为”句的历时考察
3.1 古代汉语“以…为…”结构的产生
3.1.1 “以…为…”结构的源结构:“…以为…”结构
3.1.2 “以…为…”结构的产生
3.2 “以…为…”结构的初期发展
3.2.1 春秋末战国初“以…为…”中“以”和“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
3.2.2 “以…为…”结构的内部语法关系分析
3.3 “以…为…”结构在战国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演变
3.3.1 “A”成分或“B”成分省略产生的变换结构
3.3.2 “A”成分或“B”成分位置改变所产生的变换结构
3.3.3 “A”和“B”两成分位置均改变产生的变换结构:A 以 B 为
3.4 动词“以为”的由来:“以为
3.4.1 “以为…”跨层结构的分类
3.4.2 “以为…”跨层结构的词汇化历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汉语动词“以为”语义特点的由来
4.1 现代汉语动词“以为_1”语义特点的由来
4.1.1 古代汉语中“以为
4.1.2 古代汉语中动词“以为”与“以为 1”语义特点的联系
4.2 现代汉语动词“以为_2”语义特点的由来
4.2.1 南北朝时期动词“以为_2”语义的形成
4.2.2 隋唐五代至民国时期动词“以为”和现代汉语动词“以为_2”的联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为”与“认为”的对比
5.1 “以为”与“认为”的语义特征对比
5.1.1 “以为_1”与“认为”语义特征的相同点
5.1.2 “以为”与“认为”语义特征的不同点
5.2 “以为”与“认为”的句法特点对比
5.2.1 “以为_1”与“认为”主语特点的对比
5.2.2 “以为_2”与“认为”句式选择上的对比
5.2.3 “以为_1”和“以为_2”与“认为”句类选择上的对比
5.3 “以为”与“认为”语用特征对比
5.3.1 “以为_1”与“认为”语用特征对比
5.3.2 “以为_2”与“认为”语用特征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三个平面看“认为”“以为”的差异[J]. 代元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后来”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 陈昌来,张长永. 汉语学习. 2009(04)
[3]《论语》中“为”字语法化研究[J]. 荣亮,刘精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
[4]当代词汇化研究综合考察[J]. 罗思明,徐海,王文斌. 现代外语. 2007(04)
[5]动宾复合词的词汇化的原因和机制分析[J]. 李进学.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10)
[6]“你以为(当)X?”问句及相关句类[J]. 殷树林. 汉语学习. 2007(03)
[7]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探析[J]. 李慧.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2)
[8]小议“认为”与“以为”[J]. 谭丽.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7(02)
[9]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董秀芳.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1)
[10]从词汇化的角度看粘合式动补结构的性质[J]. 董秀芳. 语言科学. 2007(01)
博士论文
[1]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 刘晓然.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D]. 金贞儿.上海师范大学 2009
[2]先秦“以……为……”结构研究[D]. 杨振华.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2404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2.1 理论背景
1.2.2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3 拟采用的方法、理论
1.3.1 拟采用的方法
1.3.2 拟采用的理论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现代汉语“以为”与“以为”句的共时考察
2.1 现代汉语中“以为”的句法语义特点分析
2.1.1 “以为_1”的运用特点
2.1.2 “以为_2”的运用特点
2.1.3 “以为_1”和“以为_2”出现频率的比较和分析
2.2 动词“以为”和“以为”句的语用意义分析
2.2.1 “以为 1”和“以为 1”句语用意义分析
2.2.2 “以为_2”和“以为_2”句语用意义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古代汉语“以为”与“以为”句的历时考察
3.1 古代汉语“以…为…”结构的产生
3.1.1 “以…为…”结构的源结构:“…以为…”结构
3.1.2 “以…为…”结构的产生
3.2 “以…为…”结构的初期发展
3.2.1 春秋末战国初“以…为…”中“以”和“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
3.2.2 “以…为…”结构的内部语法关系分析
3.3 “以…为…”结构在战国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演变
3.3.1 “A”成分或“B”成分省略产生的变换结构
3.3.2 “A”成分或“B”成分位置改变所产生的变换结构
3.3.3 “A”和“B”两成分位置均改变产生的变换结构:A 以 B 为
3.4 动词“以为”的由来:“以为
3.4.1 “以为…”跨层结构的分类
3.4.2 “以为…”跨层结构的词汇化历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汉语动词“以为”语义特点的由来
4.1 现代汉语动词“以为_1”语义特点的由来
4.1.1 古代汉语中“以为
4.1.2 古代汉语中动词“以为”与“以为 1”语义特点的联系
4.2 现代汉语动词“以为_2”语义特点的由来
4.2.1 南北朝时期动词“以为_2”语义的形成
4.2.2 隋唐五代至民国时期动词“以为”和现代汉语动词“以为_2”的联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为”与“认为”的对比
5.1 “以为”与“认为”的语义特征对比
5.1.1 “以为_1”与“认为”语义特征的相同点
5.1.2 “以为”与“认为”语义特征的不同点
5.2 “以为”与“认为”的句法特点对比
5.2.1 “以为_1”与“认为”主语特点的对比
5.2.2 “以为_2”与“认为”句式选择上的对比
5.2.3 “以为_1”和“以为_2”与“认为”句类选择上的对比
5.3 “以为”与“认为”语用特征对比
5.3.1 “以为_1”与“认为”语用特征对比
5.3.2 “以为_2”与“认为”语用特征对比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三个平面看“认为”“以为”的差异[J]. 代元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后来”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 陈昌来,张长永. 汉语学习. 2009(04)
[3]《论语》中“为”字语法化研究[J]. 荣亮,刘精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
[4]当代词汇化研究综合考察[J]. 罗思明,徐海,王文斌. 现代外语. 2007(04)
[5]动宾复合词的词汇化的原因和机制分析[J]. 李进学.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10)
[6]“你以为(当)X?”问句及相关句类[J]. 殷树林. 汉语学习. 2007(03)
[7]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组词汇化基本特征探析[J]. 李慧.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2)
[8]小议“认为”与“以为”[J]. 谭丽.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7(02)
[9]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董秀芳.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1)
[10]从词汇化的角度看粘合式动补结构的性质[J]. 董秀芳. 语言科学. 2007(01)
博士论文
[1]双音短语的词汇化[D]. 刘晓然.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D]. 金贞儿.上海师范大学 2009
[2]先秦“以……为……”结构研究[D]. 杨振华.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2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5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