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15:09
汉语中,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副词使用频率很高,使用情况也比较复杂,是副词中较多的一个次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继承和发展了上古时期的许多语言现象,又是近现代汉语中许多语言现象的源头,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口语色彩比较浓厚,能够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因而在语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该书时间副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既可以丰富语言的本体研究,又有助于深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副词系统,使汉语史研究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本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1章,引论。阐明论文的选题意义、时间副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语料。第2章,时间副词的界定和分类。首先在借鉴先贤对时间副词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使用情况和自己的认识,对时间副词进行界定。然后重点依据张谊生的“三个层级、四个角度”的理论,把本书时间副词分成三个大类:表时副词、表频副词、表序副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表时副词分为时制副词和时体副词,把表频副词分为高频、中频、低频和变频四种,把表序副词分为表次序和表重复两...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所用语料
第2章 《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界定和分类
2.1 时间副词的界定
2.2 时间副词的分类
第3章 表时副词
3.1 时制副词
3.2 时体副词
第4章 表频副词
4.1 高频副词
4.2 中频副词
4.3 低频副词
4.4 变频副词
第5章 表序副词
5.1 表次序副词
5.2 表重复副词
第6章 《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特点
6.1 时间副词的继承和发展
6.2 时间副词的双音节化及结构特点
6.3 时间副词的主观性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时间范畴研究综述[J]. 郑路. 兰州学刊. 2008(02)
[2]频率副词“时时”与“不时”的语义区别[J]. 邹海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04)
[3]论汉语史上的“副词并用”[J]. 杨荣祥. 中国语文. 2004(04)
[4]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何乐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5]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4)
[6]东汉译经中的双音节时间副词[J]. 葛佳才.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
[7]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 张谊生. 语言研究. 2000(01)
[8]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 周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9]《世说新语》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J]. 韩惠言. 固原师专学报. 1990(01)
[10]先秦复音词初探[J]. 马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5)
硕士论文
[1]先秦时间副词研究[D]. 孙尊章.西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2821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所用语料
第2章 《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界定和分类
2.1 时间副词的界定
2.2 时间副词的分类
第3章 表时副词
3.1 时制副词
3.2 时体副词
第4章 表频副词
4.1 高频副词
4.2 中频副词
4.3 低频副词
4.4 变频副词
第5章 表序副词
5.1 表次序副词
5.2 表重复副词
第6章 《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特点
6.1 时间副词的继承和发展
6.2 时间副词的双音节化及结构特点
6.3 时间副词的主观性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时间范畴研究综述[J]. 郑路. 兰州学刊. 2008(02)
[2]频率副词“时时”与“不时”的语义区别[J]. 邹海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04)
[3]论汉语史上的“副词并用”[J]. 杨荣祥. 中国语文. 2004(04)
[4]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何乐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5]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4)
[6]东汉译经中的双音节时间副词[J]. 葛佳才.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
[7]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 张谊生. 语言研究. 2000(01)
[8]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 周小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9]《世说新语》复音词构词方式初探[J]. 韩惠言. 固原师专学报. 1990(01)
[10]先秦复音词初探[J]. 马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5)
硕士论文
[1]先秦时间副词研究[D]. 孙尊章.西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62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6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