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变人形》中的隐喻认知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04 13:21
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活动变人形》的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试图能更简要系统地对隐喻进行归纳分析,并阐释隐喻的认知运作过程。传统的隐喻理论一般只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概念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分析的重点是业已形成的概念关系。对《活动变人形》中的隐喻分析,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认为隐喻思维是认知程序的组成部分,人类通过这种隐喻思维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并运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对小说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概念隐喻的运作过程及分类的解读,来验证西方关于概念隐喻的分类方法,对国内隐喻研究同样适用。旨在将《活动变人形》中的隐喻与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之间实现一次融合。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活动变人形》中出现的隐喻,并用实例印证理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回顾了古今国内外的隐喻研究史,综述隐喻研究从作为从属地位的修辞格研究发展到独立的认知研究的过程,并简述了国内外隐喻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为文章重点所在,依据莱考夫对概念隐喻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外的隐喻研究
1.2.1 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
1.2.2 理查兹和布莱克的隐喻“互动论”
1.2.3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认知理论
1.2.4 福柯尼耶与特纳的“概念整合理论”
1.3 国内的隐喻研究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隐喻认知研究
2.1 概念隐喻理论
2.1.1 始发域和目标域
2.1.2 经验基础
2.1.3 映射
2.2 概念隐喻的分类
2.2.1 结构隐喻
2.2.2 方位隐喻
2.2.3 本体隐喻
3 《活动变人形》中的隐喻分类
3.1 结构隐喻
3.1.1 将抽象事物看作金钱
3.1.2 将争吵看作战争
3.1.3 将情绪看作温度
3.1.4 将死亡看作离开
3.1.5 将经验看作植物
3.1.6 将交流看作发送
3.1.7 将运动的物体看作时间
3.1.8 将抽象概念看作实物
3.1.9 将抽象事物看作水
3.1.10 关于“人”的隐喻
3.1.11 关于“生活”的隐喻
3.1.12 关于“话语”的隐喻
3.1.13 关于“情感”的隐喻
3.1.14 借代
3.2 方位隐喻
3.2.1 关于“上——下”的隐喻
3.2.2 关于“前——后”的隐喻
3.2.3 关于“开——关”的隐喻
3.2.4 关于“深——浅”的隐喻
3.2.5 关于“中心——边缘”的隐喻
3.2.6 关于“过来——过去”的隐喻
3.2.7 关于“起来”的隐喻
3.3 本体隐喻
3.3.1 将“身体”看作容器
3.3.2 将“空间”看作容器
3.3.3 将“时间”看作容器
3.3.4 将“话语”看作容器
3.3.5 将“范围”看作容器
3.3.6 其它容器隐喻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理论及其发展[J]. 郑银芳. 外国语文. 2009(06)
[2]论隐喻的本质特征——隐喻概念、语境与主体之特征的阐述[J]. 吴松初. 长城. 2009(12)
[3]认知视角下诗歌隐喻的功能研究[J]. 曹丽英,周冬华.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2)
[4]英汉基本情感隐喻概念对比[J]. 赵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5]隐喻认知特点探析[J]. 巫元琼.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8(03)
[6]概念整合理论与概念隐喻观的系统性对比研究[J]. 孙毅,陈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6)
[7]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J]. 赵云.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8(02)
[8]论诗歌隐喻的认知意义[J]. 路翩翩.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9]浅论修辞学中的隐喻[J]. 陈文华. 教育探究. 2008(01)
[10]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对比研究[J]. 徐欣.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4)
本文编号:3264863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外的隐喻研究
1.2.1 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
1.2.2 理查兹和布莱克的隐喻“互动论”
1.2.3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认知理论
1.2.4 福柯尼耶与特纳的“概念整合理论”
1.3 国内的隐喻研究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隐喻认知研究
2.1 概念隐喻理论
2.1.1 始发域和目标域
2.1.2 经验基础
2.1.3 映射
2.2 概念隐喻的分类
2.2.1 结构隐喻
2.2.2 方位隐喻
2.2.3 本体隐喻
3 《活动变人形》中的隐喻分类
3.1 结构隐喻
3.1.1 将抽象事物看作金钱
3.1.2 将争吵看作战争
3.1.3 将情绪看作温度
3.1.4 将死亡看作离开
3.1.5 将经验看作植物
3.1.6 将交流看作发送
3.1.7 将运动的物体看作时间
3.1.8 将抽象概念看作实物
3.1.9 将抽象事物看作水
3.1.10 关于“人”的隐喻
3.1.11 关于“生活”的隐喻
3.1.12 关于“话语”的隐喻
3.1.13 关于“情感”的隐喻
3.1.14 借代
3.2 方位隐喻
3.2.1 关于“上——下”的隐喻
3.2.2 关于“前——后”的隐喻
3.2.3 关于“开——关”的隐喻
3.2.4 关于“深——浅”的隐喻
3.2.5 关于“中心——边缘”的隐喻
3.2.6 关于“过来——过去”的隐喻
3.2.7 关于“起来”的隐喻
3.3 本体隐喻
3.3.1 将“身体”看作容器
3.3.2 将“空间”看作容器
3.3.3 将“时间”看作容器
3.3.4 将“话语”看作容器
3.3.5 将“范围”看作容器
3.3.6 其它容器隐喻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理论及其发展[J]. 郑银芳. 外国语文. 2009(06)
[2]论隐喻的本质特征——隐喻概念、语境与主体之特征的阐述[J]. 吴松初. 长城. 2009(12)
[3]认知视角下诗歌隐喻的功能研究[J]. 曹丽英,周冬华.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2)
[4]英汉基本情感隐喻概念对比[J]. 赵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5]隐喻认知特点探析[J]. 巫元琼.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8(03)
[6]概念整合理论与概念隐喻观的系统性对比研究[J]. 孙毅,陈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6)
[7]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J]. 赵云.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8(02)
[8]论诗歌隐喻的认知意义[J]. 路翩翩.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9]浅论修辞学中的隐喻[J]. 陈文华. 教育探究. 2008(01)
[10]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对比研究[J]. 徐欣.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4)
本文编号:3264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6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