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断代史书写的四个面向
发布时间:2021-07-06 07:32
翻译批评史研究是对既往翻译批评活动的描写与阐释,是翻译(史)研究的有机构成部分。中国翻译批评活动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批评资源。目前,翻译界对翻译批评历史的系统研究或书写还缺乏关注。论文在总结翻译史和翻译批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时代语境、批评主体、批评特征、批评效应"为核心议题的内容框架,初步勾勒了翻译批评断代史书写的路径方法。翻译批评断代史的书写,不仅有助于研究者回到历史现场,为翻译批评的生成寻觅历史的印迹,更有助于拓展翻译批评研究的视阈、丰富翻译批评研究的政治、文化语境,揭示翻译批评的历史本质和现实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翻译.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翻译批评断代史书写:亟待拓展的领域
(一)翻译史研究对翻译批评(断代)史缺乏关注
(二)翻译批评研究对翻译(断代)史的梳理重视不够
二、翻译批评断代史书写的四个面向
(一)时代语境的考察
(二)批评主体的考察
(三)批评特征的考察
(四)翻译批评的效应考察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史论结合,创新方法——翻译史期刊论文统计研究[J]. 袁丽梅,李帆. 上海翻译. 2018(05)
[2]批评主体的身份对翻译批评观的效应——以1949—1966的翻译批评为例[J]. 李金树. 外国语文. 2018(04)
[3]翻译批评话语:1966—1976[J]. 廖七一. 东方翻译. 2018(03)
[4]建国初期翻译制度化的确立与效应[J]. 任东升,赵禾. 上海翻译. 2018(03)
[5]振兴科学翻译史的研究——应用翻译研究有待拓展的领域[J]. 方梦之,傅敬民.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3)
[6]严译术语为何被日语译名所取代?[J]. 廖七一. 中国翻译. 2017(04)
[7]国内外翻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译学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J]. 王峰,陈文. 外语教学. 2017(04)
[8]翻译批评的历史语境(1949—1966)[J]. 廖七一. 外国语文. 2017(03)
[9]中国新时期(1979—2013)翻译史著作的计量分析[J]. 黄焰结,胡国正,邱晨.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6)
[10]翻译史研究:不囿于文学翻译——《中国翻译家研究》前言[J]. 方梦之,庄智象. 上海翻译. 2016(03)
本文编号:3267813
【文章来源】:中国翻译.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翻译批评断代史书写:亟待拓展的领域
(一)翻译史研究对翻译批评(断代)史缺乏关注
(二)翻译批评研究对翻译(断代)史的梳理重视不够
二、翻译批评断代史书写的四个面向
(一)时代语境的考察
(二)批评主体的考察
(三)批评特征的考察
(四)翻译批评的效应考察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史论结合,创新方法——翻译史期刊论文统计研究[J]. 袁丽梅,李帆. 上海翻译. 2018(05)
[2]批评主体的身份对翻译批评观的效应——以1949—1966的翻译批评为例[J]. 李金树. 外国语文. 2018(04)
[3]翻译批评话语:1966—1976[J]. 廖七一. 东方翻译. 2018(03)
[4]建国初期翻译制度化的确立与效应[J]. 任东升,赵禾. 上海翻译. 2018(03)
[5]振兴科学翻译史的研究——应用翻译研究有待拓展的领域[J]. 方梦之,傅敬民.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3)
[6]严译术语为何被日语译名所取代?[J]. 廖七一. 中国翻译. 2017(04)
[7]国内外翻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译学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J]. 王峰,陈文. 外语教学. 2017(04)
[8]翻译批评的历史语境(1949—1966)[J]. 廖七一. 外国语文. 2017(03)
[9]中国新时期(1979—2013)翻译史著作的计量分析[J]. 黄焰结,胡国正,邱晨.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6)
[10]翻译史研究:不囿于文学翻译——《中国翻译家研究》前言[J]. 方梦之,庄智象. 上海翻译. 2016(03)
本文编号:3267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6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