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字狱之修辞学考察
发布时间:2021-07-23 20:18
现今有关文字狱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史学、文化、文学、律法学等领域。本文则把视角延伸到修辞学学科,将古代文字狱纳入广义修辞研究的范畴。不难发现,文字狱不仅是社会历史现象,也是修辞过程和修辞作品。本质上,它其实就是一个附着在言语交际活动表面,信息从表达到接受的众多运动系列的集合。文章紧扣文字狱的修辞本质,以“文字”、“知识分子”、“帝王及其权力系统”这三个修辞义素为核心,归纳出了它的四种修辞角色关系。并依托此角色关系,从修辞主体身份、修辞意图、修辞策略和修辞信息各个层面,论述了文字狱修辞活动的两种修辞模式,得出“文字狱是区别于一般修辞的政治修辞”的结论。也正是因为它本质上是政治修辞活动,因而才会很难将它与纯政治事件区别开来。文章还对文字狱修辞活动中最常见的辞格使用情况做了分析论述。整体上,从文字狱修辞信息与整个“修辞场”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运用“言语交际全过程”法,把握它的生产及运作机制。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 文字狱:以修辞现象的身份在场
第一节 文字狱:一个被忽略了的修辞现象
第二节 修辞信息载体——文字
第三节 修辞主体A——知识分子
第四节 修辞主体B——帝王及其权力系统
第二章 文字狱:"表达——接受"之角色关系
第一节 现实接受者等于隐含接受者
第二节 现实接受者大于隐含接受者
第三章 文字狱:"表达——接受"之修辞模式
第一节 文字狱:从非政治修辞到政治修辞
第二节 文字狱:从政治修辞到政治修辞
第四章 文字狱之辞格手段
第一节 最易招祸的"表达格"
第二节 最易致祸的"接受格"
第三节 辞格解读的偏离
第五章 本文主要观点及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清初文字狱的再认识[J]. 杨玉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2]文字狱的先河——乌台诗案[J]. 胡素文. 兰台世界. 2009(13)
[3]“断取”辞格探析[J]. 魏来敏.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02)
[4]文字狱与清前期的统治[J]. 郭玉冰.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01)
[5]清代“文字狱”下未失掉的诗人品格[J]. 高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影射叙事与政治批判——晚清谴责小说政治修辞分析[J]. 方国武. 学习与探索. 2009(02)
[7]民国检查制度与古代“文字狱”——鲁迅杂文研究之三[J]. 吴康. 中国文学研究. 2009(01)
[8]“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兼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来历和特点[J]. 王齐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J]. 张兵,张毓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10]探究清初文字狱酷烈的原因[J]. 王媛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硕士论文
[1]清代王锡侯字贯案的历史人类学考察[D]. 罗波.南昌大学 2008
[2]论官员犯罪和北宋司法审判的特点[D]. 王忠灿.河南大学 2008
[3]查嗣庭案与雍正时期政治文化[D]. 阎璐.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南宋诗案研究[D]. 俞晓菁.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乾隆朝生员文字狱研究[D]. 姜宁.辽宁大学 2006
[6]从文字狱案件看清朝皇权与法律的关系[D]. 李博.西南政法大学 2006
[7]清代文字狱案研究[D]. 肖茜.武汉大学 2004
[8]乌台诗案研究[D]. 周克勤.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99966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 文字狱:以修辞现象的身份在场
第一节 文字狱:一个被忽略了的修辞现象
第二节 修辞信息载体——文字
第三节 修辞主体A——知识分子
第四节 修辞主体B——帝王及其权力系统
第二章 文字狱:"表达——接受"之角色关系
第一节 现实接受者等于隐含接受者
第二节 现实接受者大于隐含接受者
第三章 文字狱:"表达——接受"之修辞模式
第一节 文字狱:从非政治修辞到政治修辞
第二节 文字狱:从政治修辞到政治修辞
第四章 文字狱之辞格手段
第一节 最易招祸的"表达格"
第二节 最易致祸的"接受格"
第三节 辞格解读的偏离
第五章 本文主要观点及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清初文字狱的再认识[J]. 杨玉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2]文字狱的先河——乌台诗案[J]. 胡素文. 兰台世界. 2009(13)
[3]“断取”辞格探析[J]. 魏来敏.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02)
[4]文字狱与清前期的统治[J]. 郭玉冰.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01)
[5]清代“文字狱”下未失掉的诗人品格[J]. 高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影射叙事与政治批判——晚清谴责小说政治修辞分析[J]. 方国武. 学习与探索. 2009(02)
[7]民国检查制度与古代“文字狱”——鲁迅杂文研究之三[J]. 吴康. 中国文学研究. 2009(01)
[8]“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兼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来历和特点[J]. 王齐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J]. 张兵,张毓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10]探究清初文字狱酷烈的原因[J]. 王媛媛.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硕士论文
[1]清代王锡侯字贯案的历史人类学考察[D]. 罗波.南昌大学 2008
[2]论官员犯罪和北宋司法审判的特点[D]. 王忠灿.河南大学 2008
[3]查嗣庭案与雍正时期政治文化[D]. 阎璐.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南宋诗案研究[D]. 俞晓菁.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乾隆朝生员文字狱研究[D]. 姜宁.辽宁大学 2006
[6]从文字狱案件看清朝皇权与法律的关系[D]. 李博.西南政法大学 2006
[7]清代文字狱案研究[D]. 肖茜.武汉大学 2004
[8]乌台诗案研究[D]. 周克勤.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99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9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