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仿拟识解
发布时间:2021-08-04 09:58
根据当代认知语言学家“语言结构是非自主的”基本假设,我们认为语言结构的产生受到人们潜在的认知能力及规律的支配,用这种来源于认知经验的认知模型来分析特定的语言现象,能够更好地识解语言现象的本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人们看到仿拟言语时,仿拟中的仿体与人们心目中固有的心理模式冲突,使其容易被感知,成为突显。研究发现,仿拟所具备的功能是通过激活头脑中图形-背景分离认知模型得以实现的,即仿体是从本体派生出来的,本体提供认知参照点,在仿拟逐步构建过程中,仿体图形认知期待值最大,突显程度也就最大。通过深入研究仿拟中成分突显及创新情况,对于认知主体把握仿拟主题,使得交际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国内外仿拟辞格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内对仿拟的研究
第二节 国外对仿拟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仿拟的本体研究
第一节 仿拟的定义
第二节 仿拟的分类
一、着眼于仿拟的层次
二、着眼于仿拟的形式
三、着眼于仿拟的意义
四、着眼于仿拟的方式
第三节 仿拟的功能与效果
一、修辞领域的仿拟研究
二、认知领域的仿拟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仿拟研究
第一节 图形-背景理论与仿拟现象
一、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及语言学涵义
二、图形-背景理论与仿拟
第二节 制约图形和背景选择的因素
一、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大与小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
三、对事物的熟悉及关注程度
第三节 仿拟图形和仿拟背景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拟的认知机制识解
第一节 仿拟的认知模式
第二节 仿拟图形替换的认知原则
一、相近原则
二、相反原则
第三节 仿拟突显的认知理据
一、仿拟建构的过程及特点
二、仿拟的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仿拟行为的认同原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出版著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告仿拟的认知研究[J]. 罗胜杰. 外语学刊. 2010(01)
[2]合成空间理论对仿拟的阐释力[J]. 罗胜杰,张从益. 外语教学. 2009(01)
[3]仿拟辞格的构建及认知策略[J]. 张英慧.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
[4]仿拟修辞的认知解读[J]. 吕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5]仿拟辞格的社会认知心理动因[J]. 龙绍赟. 山东外语教学. 2008(05)
[6]从模因论角度解析仿拟修辞[J]. 黄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从汉语主题句的图形背景关系看英汉语序的基本认知结构[J]. 贾淑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9)
[8]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J]. 梁丽,陈蕊.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04)
[9]从图形-背景理论看外位结构的焦点凸显[J]. 聂绛雯.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02)
[10]英语it强调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 关春溪. 语文学刊. 2008(11)
硕士论文
[1]仿拟新论[D]. 肖翠云.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21493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国内外仿拟辞格研究现状
第一节 国内对仿拟的研究
第二节 国外对仿拟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仿拟的本体研究
第一节 仿拟的定义
第二节 仿拟的分类
一、着眼于仿拟的层次
二、着眼于仿拟的形式
三、着眼于仿拟的意义
四、着眼于仿拟的方式
第三节 仿拟的功能与效果
一、修辞领域的仿拟研究
二、认知领域的仿拟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仿拟研究
第一节 图形-背景理论与仿拟现象
一、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及语言学涵义
二、图形-背景理论与仿拟
第二节 制约图形和背景选择的因素
一、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大与小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
三、对事物的熟悉及关注程度
第三节 仿拟图形和仿拟背景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拟的认知机制识解
第一节 仿拟的认知模式
第二节 仿拟图形替换的认知原则
一、相近原则
二、相反原则
第三节 仿拟突显的认知理据
一、仿拟建构的过程及特点
二、仿拟的识解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仿拟行为的认同原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出版著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告仿拟的认知研究[J]. 罗胜杰. 外语学刊. 2010(01)
[2]合成空间理论对仿拟的阐释力[J]. 罗胜杰,张从益. 外语教学. 2009(01)
[3]仿拟辞格的构建及认知策略[J]. 张英慧.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
[4]仿拟修辞的认知解读[J]. 吕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5]仿拟辞格的社会认知心理动因[J]. 龙绍赟. 山东外语教学. 2008(05)
[6]从模因论角度解析仿拟修辞[J]. 黄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7]从汉语主题句的图形背景关系看英汉语序的基本认知结构[J]. 贾淑华.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9)
[8]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J]. 梁丽,陈蕊.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04)
[9]从图形-背景理论看外位结构的焦点凸显[J]. 聂绛雯.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02)
[10]英语it强调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 关春溪. 语文学刊. 2008(11)
硕士论文
[1]仿拟新论[D]. 肖翠云.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21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2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