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区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20:55
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汉语的声调。本文借助实验手段和声学实验数据,对北海市区白话的单字调和双字调情况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北海市区白话单字调系统共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上阴入、下阴入、阳入八个调类。保留了古入声。北海市白话中的古浊上字,有一部分读为阳去,有一部分读为上声。广西北海市区话单字调的调值为:阴平45,阳平21,上声24,阴去33,阳去31,上阴入55,下阴入44,阳入22。实验结果和田野调查比较发现,调类存在分歧主要体现在:黄宇鸿(1997)文中的上、去不分阴阳。部分古浊上字、全部古浊去声字都归入阳平;上声包括了古清上字和部分古浊上字。陈晓锦、陈滔(2005)文中的上、去分阴阳。本次实验结果是去声分阴阳,上声不分阴阳。部分古浊上字归入阳去,部分古浊上字归入上声。调型也存在分歧,主要体现在:黄宇鸿(1997)和陈晓锦、陈滔(2005)中的阴平都为平拱,实验结果阴平为高升拱;陈晓锦、陈滔(2005)的阳去为低平拱,实验结果阳去为低降拱。从实验结果看,北海白话连调的调型基本上可以说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由于前后音节的协同发音的互相影响在调值上发生...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2分析北海市区白话方言单字调基频均值曲线的曲拱情况,调9010%20%30%40%50%60%70%80%90%100%百分时刻
图 2- 4 北海市区白话单字调 T 值图 舒声北海市区白话T值 入声012345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百分时刻值TT7T8T9高升调。阴平起点位于 4 度区间的中部,终点位于 5 度努力向 5 度目标靠近。故阴平调值记作 45。个低降调。阳平起点位于 2 度区间的上部,终点位于 21。个低升调。阴上起点位于 2 度区间的中下部,终点位于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壮语龙州话声调的声学分析[J]. 李洪彦,蓝庆元,孔江平. 民族语文. 2006(06)
[2]北京话的连上变调[J]. 梁源,黄良喜. 中国语文. 2006(02)
[3]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回望[J]. 宋益丹. 语文研究. 2006(01)
[4]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 石锋,王萍. 中国语文. 2006(01)
[5]声调折度打磨说的实验论证[J]. 刘俐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04)
[6]连调中的折度打磨[J]. 刘俐李. 语言研究. 2005(04)
[7]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 刘俐李. 中国语文. 2005(03)
[8]基频归一化——如何处理声调的随机差异?[J]. 朱晓农. 语言科学. 2004(02)
[9]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 李小凡. 方言. 2004(01)
[10]关于确定声调调形和调值方法的探讨[J]. 钱瑶,高云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硕士论文
[1]北海粤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 吴伟琴.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北海白话词汇研究[D]. 陈朝珠.广西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8479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2分析北海市区白话方言单字调基频均值曲线的曲拱情况,调9010%20%30%40%50%60%70%80%90%100%百分时刻
图 2- 4 北海市区白话单字调 T 值图 舒声北海市区白话T值 入声012345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百分时刻值TT7T8T9高升调。阴平起点位于 4 度区间的中部,终点位于 5 度努力向 5 度目标靠近。故阴平调值记作 45。个低降调。阳平起点位于 2 度区间的上部,终点位于 21。个低升调。阴上起点位于 2 度区间的中下部,终点位于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壮语龙州话声调的声学分析[J]. 李洪彦,蓝庆元,孔江平. 民族语文. 2006(06)
[2]北京话的连上变调[J]. 梁源,黄良喜. 中国语文. 2006(02)
[3]汉语声调实验研究回望[J]. 宋益丹. 语文研究. 2006(01)
[4]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 石锋,王萍. 中国语文. 2006(01)
[5]声调折度打磨说的实验论证[J]. 刘俐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04)
[6]连调中的折度打磨[J]. 刘俐李. 语言研究. 2005(04)
[7]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 刘俐李. 中国语文. 2005(03)
[8]基频归一化——如何处理声调的随机差异?[J]. 朱晓农. 语言科学. 2004(02)
[9]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 李小凡. 方言. 2004(01)
[10]关于确定声调调形和调值方法的探讨[J]. 钱瑶,高云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硕士论文
[1]北海粤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 吴伟琴.首都师范大学 2007
[2]北海白话词汇研究[D]. 陈朝珠.广西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48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4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