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韻會舉要小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01:03
《古今韻會舉要小補》(以下簡稱《小補》)改編自《古今韻會舉要》(以下簡稱《舉要》),兩書按平水韻107韻編排,分30卷,用反切、音同注音。《舉要》音同954條,《小補》488條,均來自《舉要》。從反切和音同來看,《小補》與《舉要》音系有很多共性。但是《舉要》有3253個小韻,《小補》有3543個小韻,比《舉要》多290個小韻,大部分是《舉要》未收但能從《廣韻》等其他韻書中找到來源,小部分是根據四聲相承、開合、送氣與否而補充的小韻,是難得的語音資料。同時,《小補》通過增加全濁聲母字的清聲母讀音、增加入聲字的陰聲韻讀音等辦法來表現時音。《小補》不是單一地對《舉要》的修補,而是繼承的同時多有改革,極具研究價值。聲母系統。通過反切繫聯,得出《小補》聲類分39類,船、襌相混,泥、娘不分。通過反切比較、音同,看出知、莊、章三組聲母已合併,分知二莊、知三章兩類,全濁聲母船、禪、澄、崇爲一類,個別崇母字讀同初母;非、敷、奉合併;疑母部分獨立,部分與影、云、以合併。以上特點舆《舉要》基本相同。全濁聲母讀清聲母,反映《小補》全濁清化,平聲、仄聲送氣、不送氣各占一半左右。《小補》有21個聲母。韻母系統。通過...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小補》的注音方式
2.1 反切
2.1.1 有误反切
2.1.2 异常反切
2.1.3 重出小韻
2.1.4 與《举要》小韻的比较
2.2 直音
2.3 古叶
2.4 音同
2.4.1 关於音同
2.4.2 與《举要》音同的比较
3 《小補》的声母系统
3.1 声類繋聨
3.1.1 幫组
3.1.2 非组
3.1.3 端组
3.1.4 泥组
3.1.5 精组
3.1.6 知组
3.1.7 莊组
3.1.8 章组
3.1.9 日组
3.1.10 见组
3.1.11 晓组
3.1.12 影组
3.1.13 聲類繋聨结果
3.1.14 與七音三十六字母比较
3.2 《小補》的声母系统
3.3 声母系统相关問题的讨論
3.3.1 全濁清化的問题
3.3.1.1 漢语方言全濁清化的類型
3.3.1.2 《举要》中的全濁清化
3.3.1.3 《正韻》中的全濁清化
3.3.1.4 《小補》中的全濁清化
3.3.2 知、莊、章组聲母的演燮
3.3.2.1 知、莊、章的演燮
3.3.2.2 徹、初、昌的演燮
3.3.2.3 生、書的演燮
3.3.2.4 船、禅、澄、崇的演燮
3.3.2.5 知_二莊與知_三章
3.3.3 莊组、精组的問题
3.3.4 非、敷、奉的問题
3.3.5 泥、娘两母的问题
3.3.6 影、疑、云、以的問题
4 《小補》的韻母系统
4.1 韻類繋聨
4.1.1 通攝
4.1.2 江攝
4.1.3 止攝
4.1.4 遇攝
4.1.5 蟹攝
4.1.6 臻攝
4.1.7 山攝
4.1.8 效攝
4.1.9 果攝
4.1.10 假攝
4.1.11 宕攝
4.1.12 梗攝
4.1.13 曾攝
4.1.14 流攝
4.1.15 深攝
4.1.16 咸攝
4.1.17 韻類繋聨结果
4.2 音同反映的韻類燮化
4.2.1 通攝、梗攝、曾攝
4.2.2 江攝、宕攝
4.2.3 止攝、蟹攝
4.2.4 遇攝、流攝
4.2.5 臻攝、山攝
4.2.6 效攝
4.2.7 果攝、假攝
4.2.8 深攝
4.2.9 咸攝
4.3 入聲韻
4.3.1 通攝入聲
4.3.2 宕攝、江攝入聲
4.3.3 臻攝、深攝入聲
4.3.4 山攝、咸攝入聲
4.3.5 曾攝、梗攝入聲
4.3.6 音同反映的入聲韻的燮化
4.4 《小補》的韻部
4.4.1 《举要》的韻部
4.4.2 《小補》的韻部
4.5 《小補》的韻母表
4.6 韻母系统相关问题的讨論
4.6.1 介音
4.6.1.1 部分三等字-i介音的消失
4.6.1.2 二等韻牙喉音产生-i介音
4.6.2 重纽的问题
4.6.2.1 重纽的发展
4.6.2.2 《举要》中的重纽
4.6.2.3 《小補》中的重纽
5 《小補》的聲调系统
5.1 濁上燮去
5.1.1 《举要》已有濁上燮去
5.1.2 《小補》中的濁上燮去
5.1.3 《耳目资》中的濁上燮去
5.2 濁上燮平
5.3 濁上变清上
5.4 入派三聲
5.4.1 入聲读去聲
5.4.2 入聲读平声
5.4.3 入聲读上聲
6 《小補》的音系性质
6.1 明代後期官话话音的层次
6.1.1 读書音舆口话音
6.1.2 南音與北音
6.1.3 官话音的判定
6.2 《举要》音系的性质
6.3 《小補》音系的性质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二、专著
三、单篇論文
四、學位论文
附录
表1 《小補》中的音同
表2 《举要》中的音同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348872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小補》的注音方式
2.1 反切
2.1.1 有误反切
2.1.2 异常反切
2.1.3 重出小韻
2.1.4 與《举要》小韻的比较
2.2 直音
2.3 古叶
2.4 音同
2.4.1 关於音同
2.4.2 與《举要》音同的比较
3 《小補》的声母系统
3.1 声類繋聨
3.1.1 幫组
3.1.2 非组
3.1.3 端组
3.1.4 泥组
3.1.5 精组
3.1.6 知组
3.1.7 莊组
3.1.8 章组
3.1.9 日组
3.1.10 见组
3.1.11 晓组
3.1.12 影组
3.1.13 聲類繋聨结果
3.1.14 與七音三十六字母比较
3.2 《小補》的声母系统
3.3 声母系统相关問题的讨論
3.3.1 全濁清化的問题
3.3.1.1 漢语方言全濁清化的類型
3.3.1.2 《举要》中的全濁清化
3.3.1.3 《正韻》中的全濁清化
3.3.1.4 《小補》中的全濁清化
3.3.2 知、莊、章组聲母的演燮
3.3.2.1 知、莊、章的演燮
3.3.2.2 徹、初、昌的演燮
3.3.2.3 生、書的演燮
3.3.2.4 船、禅、澄、崇的演燮
3.3.2.5 知_二莊與知_三章
3.3.3 莊组、精组的問题
3.3.4 非、敷、奉的問题
3.3.5 泥、娘两母的问题
3.3.6 影、疑、云、以的問题
4 《小補》的韻母系统
4.1 韻類繋聨
4.1.1 通攝
4.1.2 江攝
4.1.3 止攝
4.1.4 遇攝
4.1.5 蟹攝
4.1.6 臻攝
4.1.7 山攝
4.1.8 效攝
4.1.9 果攝
4.1.10 假攝
4.1.11 宕攝
4.1.12 梗攝
4.1.13 曾攝
4.1.14 流攝
4.1.15 深攝
4.1.16 咸攝
4.1.17 韻類繋聨结果
4.2 音同反映的韻類燮化
4.2.1 通攝、梗攝、曾攝
4.2.2 江攝、宕攝
4.2.3 止攝、蟹攝
4.2.4 遇攝、流攝
4.2.5 臻攝、山攝
4.2.6 效攝
4.2.7 果攝、假攝
4.2.8 深攝
4.2.9 咸攝
4.3 入聲韻
4.3.1 通攝入聲
4.3.2 宕攝、江攝入聲
4.3.3 臻攝、深攝入聲
4.3.4 山攝、咸攝入聲
4.3.5 曾攝、梗攝入聲
4.3.6 音同反映的入聲韻的燮化
4.4 《小補》的韻部
4.4.1 《举要》的韻部
4.4.2 《小補》的韻部
4.5 《小補》的韻母表
4.6 韻母系统相关问题的讨論
4.6.1 介音
4.6.1.1 部分三等字-i介音的消失
4.6.1.2 二等韻牙喉音产生-i介音
4.6.2 重纽的问题
4.6.2.1 重纽的发展
4.6.2.2 《举要》中的重纽
4.6.2.3 《小補》中的重纽
5 《小補》的聲调系统
5.1 濁上燮去
5.1.1 《举要》已有濁上燮去
5.1.2 《小補》中的濁上燮去
5.1.3 《耳目资》中的濁上燮去
5.2 濁上燮平
5.3 濁上变清上
5.4 入派三聲
5.4.1 入聲读去聲
5.4.2 入聲读平声
5.4.3 入聲读上聲
6 《小補》的音系性质
6.1 明代後期官话话音的层次
6.1.1 读書音舆口话音
6.1.2 南音與北音
6.1.3 官话音的判定
6.2 《举要》音系的性质
6.3 《小補》音系的性质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二、专著
三、单篇論文
四、學位论文
附录
表1 《小補》中的音同
表2 《举要》中的音同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348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4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