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单音形副兼类考察
发布时间:2021-08-30 23:39
本文针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大纲》)这一材料,来分析单音形容词副词的兼类问题,进一步考察这些兼类词的具体用法和语义,试图找出这些兼类词的使用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以便让我们对单音形副兼类词有更全面的认识。全文共分为六章: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范围,阐述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介绍了本文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一章:通过考察,本文发现在形副兼类词中,当它们作为副词时,内部还可以兼类。本章考察的内部兼1类的单音形副兼类词共有19个。我们按照语义的标准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共分为六类:时间义、范围义、程度义、否定义、情状义、语气义。通过对它们的句法和语义的描述,归纳出它们作为形副兼类的特点。第二章:介绍了内部兼2和3类的形副兼类词,总计14个。通过句法和语义的描述,从而看出在现代汉语中,不仅存在外部兼类的情况,而且存在内部兼类2类或3类的情况。第三章:从语义和认知等角度对形副兼类的形成原因进行了阐述,并对形副兼类产生的语用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指出了《大纲》对形副兼类词的标注...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前人的研究
0.2.1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问题
0.2.2 单音形容词副词的研究
0.2.3 兼类词的研究
0.2.4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0.3 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0.4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内部兼1 类的单音形副兼类的分析
1.1 研究对象及说明
1.2 时间义:快、早
1.2.1 作状语的用法
1.2.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3 范围义:光、净、全、专、足
1.3.1 作状语的用法
1.3.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4 程度义:大、活、深、死
1.4.1 作状语的用法
1.4.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5 否定义:干、空、虚
1.5.1 作状语的用法
1.5.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6 情状义:乱、穷、新
1.6.1 作状语的用法
1.6.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7 语气义:硬、准
1.7.1 作状语的用法
1.7.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8 小结
第二章 内部兼2 类和3 类的单音形副兼类的分析
2.1 内部兼2 类的单音形副兼类的分析
2.1.1 作状语的用法
2.1.2 语义分析及内部兼类情况
2.2 内部兼3 类的单音形副兼类的分析
2.2.1 作状语的用法
2.2.2 语义分析及内部兼类情况
2.3 小结
第三章 形副兼类产生的动因及语用分析
3.1 形副兼类现象产生的动因
3.1.1 汉语的形式
3.1.2 句法结构和位置的影响
3.1.3 语义途径
3.1.4 重新分析
3.1.5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用法
3.1.6 词类的活用
3.2 形副兼类现象产生的认知解释
3.2.1 隐喻与词类转化
3.2.2 转喻与词类转化
3.3 形副兼类现象产生的语用分析
3.3.1 语境的作用
3.3.2 “经济”原则的体现
3.4 小结
第四章 对《大纲》形副兼类词标注的考察
4.1 《大纲》标注形副兼类的不合理之处
4.2 形副兼类标注不当的影响
4.3 《大纲》形副兼类标注不当的原因
4.3.1 没有看到语境的变化引起了词性的变化
4.3.2 没有分清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
4.4 对《大纲》形容词与副词标注的建议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73732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前人的研究
0.2.1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问题
0.2.2 单音形容词副词的研究
0.2.3 兼类词的研究
0.2.4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0.3 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0.4 语料来源
第一章 内部兼1 类的单音形副兼类的分析
1.1 研究对象及说明
1.2 时间义:快、早
1.2.1 作状语的用法
1.2.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3 范围义:光、净、全、专、足
1.3.1 作状语的用法
1.3.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4 程度义:大、活、深、死
1.4.1 作状语的用法
1.4.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5 否定义:干、空、虚
1.5.1 作状语的用法
1.5.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6 情状义:乱、穷、新
1.6.1 作状语的用法
1.6.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7 语气义:硬、准
1.7.1 作状语的用法
1.7.2 语义分析及兼类的判定
1.8 小结
第二章 内部兼2 类和3 类的单音形副兼类的分析
2.1 内部兼2 类的单音形副兼类的分析
2.1.1 作状语的用法
2.1.2 语义分析及内部兼类情况
2.2 内部兼3 类的单音形副兼类的分析
2.2.1 作状语的用法
2.2.2 语义分析及内部兼类情况
2.3 小结
第三章 形副兼类产生的动因及语用分析
3.1 形副兼类现象产生的动因
3.1.1 汉语的形式
3.1.2 句法结构和位置的影响
3.1.3 语义途径
3.1.4 重新分析
3.1.5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用法
3.1.6 词类的活用
3.2 形副兼类现象产生的认知解释
3.2.1 隐喻与词类转化
3.2.2 转喻与词类转化
3.3 形副兼类现象产生的语用分析
3.3.1 语境的作用
3.3.2 “经济”原则的体现
3.4 小结
第四章 对《大纲》形副兼类词标注的考察
4.1 《大纲》标注形副兼类的不合理之处
4.2 形副兼类标注不当的影响
4.3 《大纲》形副兼类标注不当的原因
4.3.1 没有看到语境的变化引起了词性的变化
4.3.2 没有分清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
4.4 对《大纲》形容词与副词标注的建议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73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7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