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方言书面化的表现及其生态伦理动因

发布时间:2021-08-31 16:53
  方言书面化是影响汉语方言传承和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从书面化程度来看,包括方言入文和方言作为独立的书面化对象两种情况。在传统媒介和网络新媒介中的书写符号选择均以汉字为主、拼音为补,但具体应用生态有所不同。当前,方言群体在网络新媒介的方言书面化行为呈扩大化趋势,带有书写行为自发性、符号选择随意性、传播内容娱乐化等特征。方言书面化是方言群体文化调试的重要方式,书写符号选择受到深度共生、知识前提、话语释放、修辞策略等语言生态伦理因素影响,应给予适当的生存空间,加强规范化引导,以满足方言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动态多样性需求,缓解方言群体的传承焦虑。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4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汉语方言书面化生态及其符号选择
    (一)方言入文
        1.传统媒介的情况
        2.网络新媒介的情况
    (二)方言作为独立的书面化对象
        1.传统媒介的情况
        2.网络新媒介的情况
    (三)汉语方言书面化的符号选择生态
二、汉语方言书面化符号选择的语言生态伦理动因
    (一)深度共生
    (二)知识前提
    (三)话语释放
    (四)修辞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J]. 潘世松,郑小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2]语言多样性实质及其生态伦理规约[J]. 王桂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3]也论“方言文化进课堂”[J]. 李佳.  语言文字应用. 2017(02)
[4]宋代的方言观及方言研究论略[J]. 王耀东.  语文研究. 2016(02)
[5]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现象的构造原则和理解机制[J]. 徐默凡.  当代修辞学. 2015(06)
[6]语言生态伦理的性质及原则[J]. 潘世松.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7]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J]. 潘世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6)
[8]异语文字符号夹杂现象的学科理据[J]. 潘世松.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论语言交流形式的生态变迁[J]. 冯广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
[10]过去130年间客家方言用字的演变[J]. 刘镇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粤方言书面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 邓小琴.南京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75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75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