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越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对比及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07:55
本文以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托,从句法、语义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与越南语的相应成分进行更深入的对比分析、预测习得难度、考察习得情况,最后总结越南学习者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的难点和教学建议。在句法方面,就趋向补语而言,主要对比分析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句中出现处所宾语时,汉语中所带的处所宾语必须位于趋向补语“来”、“去”前,而在越南语中所带的处所宾语不能位于趋向补语前。带一般宾语时,汉越语相同:宾语可位于趋向动词的前边或后边。汉语和越南语的结果补语在结构上都是V+C+O的结构形式。汉、越动结式的补语都可以扩展成更复杂的结构,使动词能够得到更丰富的说明。汉语的V和C连接得很紧,由于汉语的V和C关系很紧,因此V-C的扩展能力受到限制,扩展时必须用“得”或“不”,只有这样C才可以发展出更复杂的形式。而越南语的V和C的关系很松散。越南语的结果补语都可以扩展成更复杂的形式。汉语V-C扩展后,其结构性质有所改变,不再是结果补语,而是变成可能补语或状态补语。汉语结果补语的宾语一般出现在V-C结构后面,而越南语V-C的宾语可以出现在V-C后面,也可以出现在V-C中间。在语义方...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4.?1越南学生趋向补语句各下位句式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语法问题的解释力:以汉语动结式为例[J]. 张翼.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04)
[2]初级汉语水平越南学生的趋向补语偏误分析[J]. 刘汉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4)
[3]外国学生程度补语句使用情况考察[J]. 王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06)
[4]结果动词与补语共现的认知选择机制[J]. 孟艳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2(06)
[5]趋向补语范畴的二语习得比较研究[J]. 李燕. 外语教学. 2012(05)
[6]“完结短语”及汉语结果补语的语法化和完成体标记的演变过程[J]. 沈阳,玄玥. 汉语学习. 2012(01)
[7]泰国学生可能补语中“V得C”与“V不C”习得情况考察[J]. 韩晓岚.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1)
[8]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问题[J]. 金立鑫. 世界汉语教学. 2011(04)
[9]补语和Complement[J]. 邵菁,金立鑫.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01)
[10]如何解决“补语”问题[J]. 沈家煊. 世界汉语教学. 2010(04)
博士论文
[1]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研究[D]. 柯伟智.北京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 孙凡.吉林大学 2012
[3]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 蔡丽.暨南大学 2010
[4]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研究[D]. 孙姃爱.北京语言大学 2009
[5]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 李晓东.首都师范大学 2008
[6]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 陈贤.复旦大学 2007
[7]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的方向性研究[D]. 王媛.北京语言大学 2007
[8]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 刘振平.北京语言大学 2007
[9]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 杨峥琳.北京语言大学 2006
[10]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 李锦姬.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习得特点和偏误分析[D]. 宋青.吉林大学 2013
[2]乌克兰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问题[D]. 丽丽.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越南学习者结果补语偏误分析[D]. 武雄胜.福建师范大学 2012
[4]泰国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研究[D]. 刘慧桃.广西大学 2012
[5]汉越趋向补语对比研究[D]. 杜氏月.湖南大学 2012
[6]对外汉语结果补语教学研究[D]. 周聪.湖南师范大学 2012
[7]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中的补语编排研究[D]. 段姣平.上海师范大学 2012
[8]对外汉语中的趋向补语教学探究[D]. 康晓芳.曲阜师范大学 2012
[9]现代汉语“无X不Y”构式研究[D]. 张文静.南京师范大学 2012
[10]基于语料库的结果补语认知与教学研究[D]. 张帆.山东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80728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4.?1越南学生趋向补语句各下位句式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语法问题的解释力:以汉语动结式为例[J]. 张翼.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04)
[2]初级汉语水平越南学生的趋向补语偏误分析[J]. 刘汉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3(04)
[3]外国学生程度补语句使用情况考察[J]. 王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06)
[4]结果动词与补语共现的认知选择机制[J]. 孟艳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2(06)
[5]趋向补语范畴的二语习得比较研究[J]. 李燕. 外语教学. 2012(05)
[6]“完结短语”及汉语结果补语的语法化和完成体标记的演变过程[J]. 沈阳,玄玥. 汉语学习. 2012(01)
[7]泰国学生可能补语中“V得C”与“V不C”习得情况考察[J]. 韩晓岚.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1)
[8]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问题[J]. 金立鑫. 世界汉语教学. 2011(04)
[9]补语和Complement[J]. 邵菁,金立鑫.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01)
[10]如何解决“补语”问题[J]. 沈家煊. 世界汉语教学. 2010(04)
博士论文
[1]汉语结果补语与泰语对应形式的对比研究[D]. 柯伟智.北京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 孙凡.吉林大学 2012
[3]程度范畴及其在补语系统中的句法实现[D]. 蔡丽.暨南大学 2010
[4]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研究[D]. 孙姃爱.北京语言大学 2009
[5]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研究[D]. 李晓东.首都师范大学 2008
[6]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 陈贤.复旦大学 2007
[7]现代汉语单音节动作动词的方向性研究[D]. 王媛.北京语言大学 2007
[8]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 刘振平.北京语言大学 2007
[9]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 杨峥琳.北京语言大学 2006
[10]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 李锦姬.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习得特点和偏误分析[D]. 宋青.吉林大学 2013
[2]乌克兰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问题[D]. 丽丽.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越南学习者结果补语偏误分析[D]. 武雄胜.福建师范大学 2012
[4]泰国学生汉语数量补语习得偏误研究[D]. 刘慧桃.广西大学 2012
[5]汉越趋向补语对比研究[D]. 杜氏月.湖南大学 2012
[6]对外汉语结果补语教学研究[D]. 周聪.湖南师范大学 2012
[7]初级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中的补语编排研究[D]. 段姣平.上海师范大学 2012
[8]对外汉语中的趋向补语教学探究[D]. 康晓芳.曲阜师范大学 2012
[9]现代汉语“无X不Y”构式研究[D]. 张文静.南京师范大学 2012
[10]基于语料库的结果补语认知与教学研究[D]. 张帆.山东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80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8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