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标志的隐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11:51
陆丙甫(1998)指出最简单的语言结构是并列组合。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等多种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描写、解释、分析、归纳等方法,研究短语层面和句子层面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本文研究显示,从短语层面看,主语和宾语位置上易出现并列标志,而状语和补语位置上易隐去并列标志,并且,状语、补语位置上出现谓词性并列短语是其典型性特征。名词常分布在主语、宾语位置上,指称性较强,易出现并列标志。而动词、形容词由于受到不同句法位置的管控,陈述性减弱或增强,且依据“深度-标志对应律”,状中结构、述补结构内嵌较深,易隐去并列标志。此外,本文还从语义靠近象似性、凸显原则、典型范畴理论等角度对并列标志的隐现规律进行了解释。从句子层面看,表平列关系的并列复句倾向单独使用并列标志,表对举关系的并列复句倾向成对使用并列标志。并列标志的显现可将前后分句间的并列关系凸显出来,说话人也可使用并列标志加强语气。另外,并列标志的隐现与语言组合是形合还是意合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文章也从语体、韵律、短时记忆限制等角度对并列标志的隐现规则进行了分析。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并列标志的隐现,深入探究其中的规律,帮助汉语学习者更...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综述
1.2.1 一般性研究
1.2.2 关于并列标志隐现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2章 并列结构和并列标志
2.1 并列结构的界定
2.1.1 联合与并列
2.1.2 并列结构
2.2 并列标志的界定
第3章 并列短语中并列标志的隐现
3.1 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并列标志隐现情况
3.2 不同属性并列短语中的并列标志隐现情况
3.2.1 主宾位置上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
3.2.2 定状补位置上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
3.2.3 谓语位置上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
3.3 并列短语中并列标志的可隐可现情况考察
3.4 相关的解释
3.4.1 语义靠近象似性
3.4.2 凸显原则
3.4.3 典型范畴理论
3.5 小结
第4章 并列复句中并列标志的隐现
4.1 并列复句的界定
4.2 并列复句中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
4.3 相关的功能解释
4.4 小结
第5章 制约并列标志隐现的其他因素
5.1 语体因素
5.2 韵律因素
5.3 短时记忆限制
第6章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其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极修辞对象的一般化及效果的数量化:从“的”的选用谈起[J]. 陆丙甫,于赛男. 当代修辞学. 2018(05)
[2]语法分析的第二个初始起点及语言象似性[J]. 陆丙甫,刘小川.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04)
[3]类型学视野下英汉词缀对比研究[J]. 李丹弟. 外语研究. 2013(03)
[4]重度—标志对应律——兼论功能动因的语用性落实和语法性落实[J]. 陆丙甫. 中国语文. 2011(04)
[5]“组块”与语言结构难度[J]. 陆丙甫,蔡振光.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1)
[6]汉语并列短语标记隐现的认知研究[J]. 邓云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09)
[7]“爸爸妈妈”等无标记并列结构的语法地位[J]. 铃木庆夏. 语言科学. 2008(02)
[8]并列短语典型性的认知研究[J]. 邓云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05)
[9]并列短语研究综述[J]. 郭燕妮.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10]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 陶红印. 当代语言学. 1999(03)
博士论文
[1]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 李占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 马清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 邓云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15806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综述
1.2.1 一般性研究
1.2.2 关于并列标志隐现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2章 并列结构和并列标志
2.1 并列结构的界定
2.1.1 联合与并列
2.1.2 并列结构
2.2 并列标志的界定
第3章 并列短语中并列标志的隐现
3.1 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并列标志隐现情况
3.2 不同属性并列短语中的并列标志隐现情况
3.2.1 主宾位置上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
3.2.2 定状补位置上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
3.2.3 谓语位置上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
3.3 并列短语中并列标志的可隐可现情况考察
3.4 相关的解释
3.4.1 语义靠近象似性
3.4.2 凸显原则
3.4.3 典型范畴理论
3.5 小结
第4章 并列复句中并列标志的隐现
4.1 并列复句的界定
4.2 并列复句中并列标志的隐现情况
4.3 相关的功能解释
4.4 小结
第5章 制约并列标志隐现的其他因素
5.1 语体因素
5.2 韵律因素
5.3 短时记忆限制
第6章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其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极修辞对象的一般化及效果的数量化:从“的”的选用谈起[J]. 陆丙甫,于赛男. 当代修辞学. 2018(05)
[2]语法分析的第二个初始起点及语言象似性[J]. 陆丙甫,刘小川.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04)
[3]类型学视野下英汉词缀对比研究[J]. 李丹弟. 外语研究. 2013(03)
[4]重度—标志对应律——兼论功能动因的语用性落实和语法性落实[J]. 陆丙甫. 中国语文. 2011(04)
[5]“组块”与语言结构难度[J]. 陆丙甫,蔡振光.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1)
[6]汉语并列短语标记隐现的认知研究[J]. 邓云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09)
[7]“爸爸妈妈”等无标记并列结构的语法地位[J]. 铃木庆夏. 语言科学. 2008(02)
[8]并列短语典型性的认知研究[J]. 邓云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05)
[9]并列短语研究综述[J]. 郭燕妮.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10]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 陶红印. 当代语言学. 1999(03)
博士论文
[1]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 李占炳.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 马清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 邓云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15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1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