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23:31
本课题以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提出的复句类别的三分系统理论为指导,并主要参考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关于复句研究的相关成果,以《文心雕龙》为主要语料,以《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为主要研究对象,穷尽描写《文心雕龙》中的因果类复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表达功能等。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意义,综述现有的研究概况,界定因果类复句,明确本文所选用《文心雕龙》的版本句读及材料取舍,说明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描写《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形式。《文心雕龙》中因果类复句的分句在结构形式上较为规整,主要有主谓句、非主谓句、复句形式三种情形。《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中分句与分句的组合形式,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依据是否需要关联词语作为形式标记,可以分为形合和意合;依据是否以单句形式表达复句的语义内容,可以分为紧缩与常规;依据复句整体结构层次是否为单重,可以分为单重组合和多重组合。第三部分,首先描写《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关联词语在复句中主要起标记的作用,标记分句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文心雕龙》因果...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所选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
1.3 因果类复句的界定与分类
1.4 版本句读和材料取舍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形式
2.1 分句的结构形式
2.2 分句与分句的组合方式
第三章 《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语义关系
3.1 关联词语(含零关联词语)
3.2 典型因果关系
3.3 条件假设关系
3.4 其他非典型因果关系
第四章 《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表达功能
4.1 构成辞格
4.2 表达语气
4.3 加强逻辑力量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J]. 张春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五音比而成声文:《文心雕龙》语音修辞探析[J]. 王毓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3]刘勰协调声律的基本方式[J]. 王毓红. 长江学术. 2008(04)
[4]“祈使+陈述”型因果复句[J]. 朱斌,伍依兰. 汉语学报. 2008(03)
[5]《文心雕龙》中比喻的作用、类型及价值[J]. 丛瑞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6]《玉娇梨》因果复句研究[J]. 李凤启,耿言海,阚洁.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06)
[7]《儿女英雄传》说明性因果复句研究[J]. 王玉蓉. 文教资料. 2007(26)
[8]《孟子》假设复句的分句形式[J]. 陈顺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9]复句三分系统分类的心理依据[J]. 丁力. 汉语学报. 2006(03)
[10]《孟子》假设复句初探[J]. 路飞飞. 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01)
博士论文
[1]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 罗进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时间词语前后分句共现状态之研究[D]. 匡鹏飞.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国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 苏振华.广西师范大学 2007
[2]《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D]. 丁俊苗.西北师范大学 2003
[3]《孟子》因果类复句研究[D]. 黎氏秋姮.广西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38806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所选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
1.3 因果类复句的界定与分类
1.4 版本句读和材料取舍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结构形式
2.1 分句的结构形式
2.2 分句与分句的组合方式
第三章 《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语义关系
3.1 关联词语(含零关联词语)
3.2 典型因果关系
3.3 条件假设关系
3.4 其他非典型因果关系
第四章 《文心雕龙》因果类复句的表达功能
4.1 构成辞格
4.2 表达语气
4.3 加强逻辑力量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心雕龙》:作为中古汉语的研究对象[J]. 张春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2]五音比而成声文:《文心雕龙》语音修辞探析[J]. 王毓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3]刘勰协调声律的基本方式[J]. 王毓红. 长江学术. 2008(04)
[4]“祈使+陈述”型因果复句[J]. 朱斌,伍依兰. 汉语学报. 2008(03)
[5]《文心雕龙》中比喻的作用、类型及价值[J]. 丛瑞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6]《玉娇梨》因果复句研究[J]. 李凤启,耿言海,阚洁.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06)
[7]《儿女英雄传》说明性因果复句研究[J]. 王玉蓉. 文教资料. 2007(26)
[8]《孟子》假设复句的分句形式[J]. 陈顺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9]复句三分系统分类的心理依据[J]. 丁力. 汉语学报. 2006(03)
[10]《孟子》假设复句初探[J]. 路飞飞. 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01)
博士论文
[1]有标假设复句研究[D]. 罗进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时间词语前后分句共现状态之研究[D]. 匡鹏飞.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国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 苏振华.广西师范大学 2007
[2]《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D]. 丁俊苗.西北师范大学 2003
[3]《孟子》因果类复句研究[D]. 黎氏秋姮.广西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38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3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