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的分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20:21
本文研究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书面语的分歧。总体做法是:从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刊发的文章中提取与普通话有分歧的语料,形成一定量的语料库,再通过分析,概括出新加坡华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若干特征性项目,并将它们与普通话逐项进行比较,以显示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分歧所在,然后探索造成分歧的成因。在词汇分歧方面,本文将新加坡华语词汇分为两类,一是新加坡华语特有的词语,二是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共有的词语。新加坡华语特有的词语又分为“表现新加坡本土特有事物的词语”、“与普通话名异实同的词语”、“闽粤方言词语”三类。新加坡华语和普通话共有词语,指词形相同,但各自在理解和使用中存在差异的词语,本文从词义分歧和词语搭配分歧两个方面对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语法分歧方面,本文总结出华语和普通话的八项分歧,包括助词的有无、介词的用法、不及物动词是否带宾语、“是……的”结构、复合趋向动词能否带处所宾语、多层定语的顺序、时间状语的位置、杂糅问题等,均作举证和对比分析。最后,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的分歧的成因,认为英语和汉语方言的影响,以及汉语历史词语的遗留是形成分歧的主要...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新加坡的历史、文化、社会及语言面貌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语料来源及创新价值
第一章 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的词汇分歧
第一节 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
一、表现新加坡本土特有事物的词语
二、与普通话名异实同的词语
三、闽粤方言词语
第二节 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共有词语的分歧
一、词义分歧
二、词语搭配的分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的语法分歧
一、助词的有无
二、介词用法的分歧
三、不及物动词是否带宾语
四、"是……的"结构中"的"字的有无
五、复合趋向动词能否带处所宾语
六、多层定语顺序的分歧
七、时间状语位置的分歧
八、杂糅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分歧的成因
一、英语的影响
二、汉语方言的影响
三、汉语历史词汇的遗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分析[J]. 刘雪梅. 现代语文. 2006(12)
[2]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补例及其与普通话词语差异分析[J]. 贾益民,许迎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4)
[3]海外华人社会中汉语(华语)教学的若干问题——以新加坡为例[J]. 郭熙.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3)
[4]论"华语"[J]. 郭熙.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02)
[5]新加坡语言状况及语言政策研究[J]. 刘汝山,鲁艳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探微[J]. 麦宇红. 龙岩师专学报. 2003(02)
[7]普通话词汇和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兼论域内外汉语词汇协调的原则与方法[J]. 郭熙. 南京社会科学. 2002(12)
[8]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J]. 郭熙. 语言文字应用. 2002(03)
[9]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机遇与困惑[J]. 周聿峨.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01)
[10]新加坡华语词的词形、词义和词用选择[J]. 周清海,萧国政. 中国语文. 1999(04)
本文编号:3438569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新加坡的历史、文化、社会及语言面貌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语料来源及创新价值
第一章 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的词汇分歧
第一节 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
一、表现新加坡本土特有事物的词语
二、与普通话名异实同的词语
三、闽粤方言词语
第二节 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共有词语的分歧
一、词义分歧
二、词语搭配的分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的语法分歧
一、助词的有无
二、介词用法的分歧
三、不及物动词是否带宾语
四、"是……的"结构中"的"字的有无
五、复合趋向动词能否带处所宾语
六、多层定语顺序的分歧
七、时间状语位置的分歧
八、杂糅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分歧的成因
一、英语的影响
二、汉语方言的影响
三、汉语历史词汇的遗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分析[J]. 刘雪梅. 现代语文. 2006(12)
[2]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补例及其与普通话词语差异分析[J]. 贾益民,许迎春.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4)
[3]海外华人社会中汉语(华语)教学的若干问题——以新加坡为例[J]. 郭熙. 世界汉语教学. 2004(03)
[4]论"华语"[J]. 郭熙.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02)
[5]新加坡语言状况及语言政策研究[J]. 刘汝山,鲁艳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6]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探微[J]. 麦宇红. 龙岩师专学报. 2003(02)
[7]普通话词汇和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兼论域内外汉语词汇协调的原则与方法[J]. 郭熙. 南京社会科学. 2002(12)
[8]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J]. 郭熙. 语言文字应用. 2002(03)
[9]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机遇与困惑[J]. 周聿峨.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01)
[10]新加坡华语词的词形、词义和词用选择[J]. 周清海,萧国政. 中国语文. 1999(04)
本文编号:3438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3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