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多视角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08:55
兼语句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决定了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自问世以来,关于它的研究就热度不断。众多学者在不同的视角下,运用不同的理论去解决兼语句存在的争议,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又遗留了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外部语言学出发,来重新审视兼语句,对其进行本体化的多视角研究,试图解决前人遗留下来的问题,从而为语法研究和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首先,本文在承认兼语句的基础上,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及自己的见解,对兼语句的总体性质进行了概述。先采用“黄廖之说”来定义兼语句,再说明兼语句自身隐含的特点,从而提出兼语句的判断标准。总体把握兼语句,为下文的细化分析奠定了基础。其次,从索绪尔的内部语言学观点出发,具体了解兼语句内部各成分。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来探索其内在规律。先对兼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静态层面上得出兼语句是由N1、V1、N2、V2四部分组成“N1+V1+N2+V2”的结构形式。再对兼语句进行语义分析,来对其各部分的语义关系进行说明。用“格语法”,来阐释名词N1、N2,并对动词V1的“价”进行判断,从而在语义指向基础上重新梳理出兼语句语义结构...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兼语句性质简述
第一节 兼语句的定义
第二节 兼语句的特点
第三节 兼语句的判定
第二章 兼语句“内部”研究
第一节 兼语句的句法分析
第二节 兼语句的语义分析
一、兼语句中的“格”
二、兼语句中的“价”
第三节 兼语句的语用分析
一、N1语用分析
二、N2语用分析
三、省略与隐含
四、兼语句的焦点
第三章 兼语句“外部”研究
第一节 现代范畴理论下的兼语句分析
一、现代范畴理论
二、典型性兼语句
三、非典型性兼语句
第二节 象似性原理下的兼语句分析
一、与主谓宾语句的距离象似性辨析
二、与双宾语句的顺序象似性辨析
三、与连动句的数量象似性辨析
第三节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兼语句分析
一、概念整合理论
二、整合过程中的压缩和隐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兼语句的功能句法-语义分析[J]. 邓仁华,樊淑颖.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汉语兼语式中论元共享问题的拷贝分析[J]. 袁芳,魏行. 现代外语. 2015(04)
[3]兼语句的语义关系类型与语用类型[J]. 范颖睿. 语文学刊. 2014(06)
[4]汉语兼语句的诠释:认知图式理论与原型观[J]. 刘世英. 语文建设. 2012(22)
[5]取消“兼语句”之说——构式语块法的新分析[J]. 苏丹洁. 语言研究. 2012(02)
[6]论现代汉语兼语句的类型[J]. 黄强.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2)
[7]论兼语句的句式意义和构成条件——兼论兼语句与致使句的差异[J]. 杨文艳. 语文学刊. 2009(24)
[8]题元准则与现代汉语的几种“特殊”句法结构[J]. 刁世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9]从认知的角度看兼语句的象似性[J]. 傅洁.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10]论汉语兼语式的推导[J]. 温宾利,袁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 李香玲.河南大学 2011
[2]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 周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行为链视角下汉语兼语句研究[D]. 肖玲.长沙理工大学 2017
[2]“构式—语块”理论下的兼语句教学调查及探讨[D]. 李小丽.江西师范大学 2016
[3]现代汉语兼语句语篇功能考察[D]. 孟娇.南京师范大学 2016
[4]汉语“非典型性”兼语式研究[D]. 林海英.东北师范大学 2014
[5]现代汉语兼语句语篇分析[D]. 许慧娟.江西师范大学 2012
[6]《左传》兼语句研究[D]. 程亚恒.贵州大学 2006
[7]论现代汉语兼语句[D]. 马德全.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39520
【文章来源】:喀什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兼语句性质简述
第一节 兼语句的定义
第二节 兼语句的特点
第三节 兼语句的判定
第二章 兼语句“内部”研究
第一节 兼语句的句法分析
第二节 兼语句的语义分析
一、兼语句中的“格”
二、兼语句中的“价”
第三节 兼语句的语用分析
一、N1语用分析
二、N2语用分析
三、省略与隐含
四、兼语句的焦点
第三章 兼语句“外部”研究
第一节 现代范畴理论下的兼语句分析
一、现代范畴理论
二、典型性兼语句
三、非典型性兼语句
第二节 象似性原理下的兼语句分析
一、与主谓宾语句的距离象似性辨析
二、与双宾语句的顺序象似性辨析
三、与连动句的数量象似性辨析
第三节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兼语句分析
一、概念整合理论
二、整合过程中的压缩和隐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兼语句的功能句法-语义分析[J]. 邓仁华,樊淑颖.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汉语兼语式中论元共享问题的拷贝分析[J]. 袁芳,魏行. 现代外语. 2015(04)
[3]兼语句的语义关系类型与语用类型[J]. 范颖睿. 语文学刊. 2014(06)
[4]汉语兼语句的诠释:认知图式理论与原型观[J]. 刘世英. 语文建设. 2012(22)
[5]取消“兼语句”之说——构式语块法的新分析[J]. 苏丹洁. 语言研究. 2012(02)
[6]论现代汉语兼语句的类型[J]. 黄强.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2)
[7]论兼语句的句式意义和构成条件——兼论兼语句与致使句的差异[J]. 杨文艳. 语文学刊. 2009(24)
[8]题元准则与现代汉语的几种“特殊”句法结构[J]. 刁世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9]从认知的角度看兼语句的象似性[J]. 傅洁.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10]论汉语兼语式的推导[J]. 温宾利,袁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 李香玲.河南大学 2011
[2]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 周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行为链视角下汉语兼语句研究[D]. 肖玲.长沙理工大学 2017
[2]“构式—语块”理论下的兼语句教学调查及探讨[D]. 李小丽.江西师范大学 2016
[3]现代汉语兼语句语篇功能考察[D]. 孟娇.南京师范大学 2016
[4]汉语“非典型性”兼语式研究[D]. 林海英.东北师范大学 2014
[5]现代汉语兼语句语篇分析[D]. 许慧娟.江西师范大学 2012
[6]《左传》兼语句研究[D]. 程亚恒.贵州大学 2006
[7]论现代汉语兼语句[D]. 马德全.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39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3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