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HSK大纲中的动宾组合带宾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4:59
  本文以动宾组合带宾语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借用了配价理论和语义特征分析法来对该语法对象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在研究中尽可能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全文主要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前人研究概况的总结和对研究对象的介绍。前人在动宾组合带宾语研究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动宾带宾的合法度问题、产生根源、搭配规律、所带宾语的语义类型以及语用和认知研究等;此外还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为确保研究的可操作性和考虑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我们把研究范围缩小为HSK大纲中的动宾组合带宾语现象。我们认为能够带宾语的动宾组合包括动宾式复合词,动宾式离合词和动宾式词组;所用的语料以北大语料库和新闻报刊中的用例为主,少数为留学生的作文用例和笔者自创。第二部分是对大纲中的动宾组合带宾语情况进行的调查。首先对动宾组合进行了限定,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句法上必须是动词性,在音节上是双音节,在语体上以书面语为主;其次找出了大纲中的能带宾语的动宾组合,并且按照宾语的语义类型和功能类型对这些动宾组合进行了再分类。第三部分是对动宾组合带宾语的制约因素...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谢辞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动宾组合带宾语结构研究概况
        1.1.1 动宾组合带宾语的合法度问题
        1.1.2 动宾组合带宾语结构的根源
        1.1.3 动宾组合与后面宾语的搭配规律
        1.1.4 动宾结构所带宾语的语义类型
        1.1.5 动宾结构带宾的语用及认知研究
        1.1.6 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离合词带宾语问题研究
    1.2 存在的问题
        1.2.1 研究的对象
        1.2.2 研究的角度
        1.2.3 研究中所使用的语料
    1.3 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1.3.1 配价理论
        1.3.2 语义特征分析法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和语料的来源
        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2 语料的来源
2 大纲中的动宾组合带宾语情况调查
    2.1 大纲中动宾组合的筛选
        2.1.1 筛选标准
        2.1.2 筛选结果
    2.2 能带宾语的动宾组合统计
        2.2.1 动宾组合后宾语的界定
        2.2.2 能带宾语的动宾组合
3 动宾组合带宾语的制约因素
    3.1 动宾组合的配价能力与能带宾语的可能性
    3.2 动宾组合的扩展能力与动宾组合带宾语的限制性
    3.3 动宾组合的语义特征与带宾语的现实性
        3.3.1 带对象宾语的动宾组合所具备的语义特征
        3.3.2 带处所宾语的动宾组合所具备的语义特征
        3.3.3 带数量宾语的动宾组合所具备的语义特征
        3.3.4 带受事宾语的动宾组合所具备的语义特征
        3.3.5 带施事宾语的动宾组合所具备的语义特征
        3.3.6 带原因宾语的动宾组合所具备的语义特征
        3.3.7 带结果宾语的动宾组合所具备的语义特征
        3.3.8 带内容宾语的动宾组合所具备的语义特征
    3.4 语用因素对动宾组合带宾语的推动性
        3.4.1 语言的经济性要求和动宾组合带宾语
        3.4.2 对主要信息的突出和动宾组合带宾语
        3.4.3 语言使用的规整对称和动宾组合带宾语
4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动宾组合带宾语的处理
    4.1 留学生的动宾组合带宾语偏误分析
        4.1.1 偏误类型
        4.1.2 偏误成因
    4.2 教学中对动宾组合带宾语的处理
        4.2.1 甲级词汇中能带宾语的动宾组合:7 个
        4.2.2 乙级词汇中能带宾语的动宾组合:23 个
        4.2.3 丙级词汇中能带宾语的动宾组合:13 个
        4.2.4 丁级词汇中能带宾语的动宾组合:56 个
5 小结
    5.1 主要论点归纳
    5.2 选题的意义和不足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成整体论视角下“动宾动词+名宾”构式的生成——构式创新的一个动因[J]. 刘辰诞.  外语学刊. 2008(03)
[2]再论“VO式动词+N”——该结构的合法性及其对汉语的影响[J]. 董于雯.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3]《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动宾式动词+宾语”结构研究[J]. 栾晓瑜.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5)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宾式离合词带宾语问题[J]. 范妍南.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5)
[5]动宾式结构带宾语现象与语言的内在规律[J]. 任泽湘.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S1)
[6]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的考察[J]. 陈昌来,胡建锋.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03)
[7]动宾式动词配价分析[J]. 周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8]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 吴为善.  汉语学习. 2003(02)
[9]“VN+O”结构的语义认知考察[J]. 朱怀,郭家翔,陈仕平.  语言研究. 2002(S1)
[10]“动宾式动词+宾语”的由来及语用价值[J]. 黎昌友.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5)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VO1+O2结构”论述[D]. 吴德慧.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2]“(V+O1)+O2”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 陈艳阳.湖南师范大学 2004
[3]动宾式词语带宾语结构(V·O+O1)探析[D]. 黄倩.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5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55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