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事实新闻和专栏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从语域理论角度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6 03:05

  本文关键词:事实新闻和专栏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从语域理论角度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纵观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不仅在理论上达到了高度的深刻和完备,而且在语言实践方面也颇具指导意义。本文拟从功能语法语义层面的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角度,在语域理论框架内,依托语境——语言关系模式,对两类新闻英语标题的语言从功能角度进行分析,并用数据说明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类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与新闻写作中对新闻标题特征的描述以及写作要求是一致的, 从而证实了语域理论用于分析新闻标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是理论框架部分。本章首先简要地综述了语境和语域理论,然后追溯语境理论的历史发展,,该理论是人类学家马林斯诺维奇首先提出,后经伦敦语言学派弗斯的进一步发展, 使其渐趋完善。曾师从伦敦学派的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域理论。 语境是语言产生的环境。语境由三个变体组成:语场(field)、基调(tenor)和方式 (mode)。语场是指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如话题等,基调是指有关参加者之间的角色关系,方式是指所选择的渠道,如口头,书面媒介等。语境变体又称语域,即语言的功能变体。它是指一种文体所具有的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文体特征的总和,这些特征可以具体到词汇、语法、语态等语境变体。语域分析的对象通常包括使用区别性的词汇,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单词或短语,使用特殊的语法结构及其他语境变体。从广义上讲,语域的概念也包括一种文体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使用方式。语域概念体现了语言及其所使用的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韩礼德认为,一种语言可能包含多个语域,语言能向讲话人提供不同的选择。语场、基调和方式的变体能产生不同的语域。语域理论主要研究各种语境变体如何发生组合,以及这种组合 WP=62 如何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体现特定语言特征。 本章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元功能理论。韩礼德在其功能语法理论中指出所有语言都具备一些有普遍意义的元功能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即,即涉及交际意义问题的概念(ideational)功能;涉及交际者所持态度和对交际内容发表评论的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涉及话语内部构造、衔接等问题的语篇 (textual)功能。概念功能是通过语言的及物性(transitivity)来实现的,它主要包含参与者(participant)、过程(process)和环境(circumstance)。根据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相关状况的过程可区分为物质(material)过程、心理(mental)过程、关系(relational)过程、行为(behavior)过程、言语(verbal)过程和存在(existential)过程。每个过程都有其相应的参与者,如物质过程的参与者为“动作者”(actor)和“目标”(goal);心理过程的参与者为“感觉者”(senser)和“现象”(phenomenon)等。有些过程也涉及环境,如交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人际功能则主要通过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来实现的,语气包含主语和限定词(finite element),这两个成分在句子中出现的顺序决定句子对语气的选择。语气以外的部分为“剩余成分”(residue),包括谓语词、补语和修饰语。情态则表示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估量和不确定性。语篇功能主要是通过主位结构(thematic structure)来实现的。及物性、语气和情态、主位结构是语言的词汇——语法层面的三个要素。 语境、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之间互相联系。就语境因素与语言功能的联系而言,韩礼德认为,这种联系体现语境变体:语场、基调和方式分别支配着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使其发挥作用;而这三个功能正是通过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而得以实现的。 本文第二章是运用语域理论框架对两类新闻标题的语言从功能角度进行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我们所熟知的五种英文报纸:China Daily、New York Times、21st Century、Business Weekly 和 Beijing Review。并从中选择事实新闻标题和专栏新闻标题作为本文分析的对象。这两种新闻的区别在于:事实新闻所报导的事件比较严 WP=63 肃,范围比较固定化,其标题模式为“某人说什么” 或“某人做了某事”,其特点是富于权威性和客观性;而专栏新闻则主要是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分析、评价和解说,其标题模式为“如何这样” 以及“为什么这样”, 其特点是富于主观性。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两种新闻标题的语言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并对两者的语言特征进行客观的描述。 第三章总结了第二章的分析结果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一、就及物性过程类型而言,由于事实新闻标题的一般模式“某人说了什么” 或“某人做了某事”, 因而更多地涉及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分别为70.3% 和17.8%),而专栏新闻标题的特点是对某人某事“如何这样” 以及“为何这样”进行主观评论、分析,因而多涉及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分别52 %和41%)。就话语语场而言,事实新闻的话题多为事故、冲突、犯罪、政治、军事、发明等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而专栏新闻所涉及的话题却不拘一格,可能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及物性过程和话题均属概念功能范畴。 二、就语气和情态而言,据统计,97.3%的事实新闻标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H05
【目录】:
  • Introduction5-8
  •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framework8-28
  • 1.1 Register theory9-13
  • 1.1.1 Malinoswski’S and Firth’S register theory9-11
  • 1.1.2 Halliday’S register theory11-12
  • 1.1.3 Halliday’S Context-Language Relation Model12-13
  • 1.2 Three metafunctions of Functional Grammar13-28
  • 1.2.1 Ideational function13-19
  • 1.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19-24
  • 1.2.3 Textual function24-28
  • Chapter Two Analysis of headlines in the framework ofregister theory28-43
  • 2.1 NeWS headlines as the material of analysis28-30
  • 2.1.1 Source of headlines28
  • 2.1.2 Classification of headlines28-30
  • 2.2 An analysis of headline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gister theory30-43
  • 2.2.1 The analysis model and the data30-34
  • 2.2.2 An analysis of headlines with respect to ideational function34-37
  • 2.2.3 An analysis of headlines with respect tO interpersonalfunction37-40
  • 2.2.4 An analysis of headlines with respect to textual function40-43
  • Chapter Three Comparisons and findings43-52
  • 3.1 Comparisons43-49
  • 3.1.1 Common linguistic features between headlines of hard newsand columns43-44
  • 3.1.2 A comparison of linguistic features between headlines of hardnews and columns44-49
  • 3.2 Findings49-52
  • Conclusion52-54
  • Reflerences54-56
  • Abstract(in English)56-61
  • Abstract(in Chinese)61-6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晶;时政新闻标题和娱乐新闻标题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唐红波;中国近现代报刊新闻话语模式嬗变[D];湖南大学;2007年

3 邹敏;同题新闻标题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景;新闻标题同义异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崔慧丽;硬新闻标题汉译的语域对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艳;论中国新时期新闻标题的演变及其写作文化[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事实新闻和专栏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从语域理论角度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7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7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