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方言语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10:14
本文以潜江方言里的若干语法范畴为研究对象,对潜江方言中的特色词法句法现象进行了专题式探讨,以点带面,揭示潜江方言语法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尝试通过“普—方—古”大三角视野,立体地观照单点方言语法特点,并据此延伸至汉语语法相关问题的探讨。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引论。介绍了潜江市的人文地理及方言概况、潜江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语法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等。第二章,词法专题研究。第一部分讨论的是附加式名词;第二部分,动词的体,主要考察了潜江方言动词的七种体貌,包括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经历体、起始体、将然体和先行体,与普通话相比,潜江方言的“体”系统更为丰富;第三部分,代词,分人称代词、称谓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四类,全面讨论了潜江方言中典型的代词用法。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潜江方言里状态形容词表达程度的情况;第五部分,副词,分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和否定副词五大类对潜江方言里的副词进行系统描写与分析。第三章,句法专题研究,讨论的是潜江方言里的标记被动句。对潜江方言中的“着”字句、“尽”字句、“把(得)字句”、“给”字句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潜江人文地理概况
二、潜江方言的语音系统
三、主要语音特点
四、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六、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第二章 潜江方言词法专题研究
一、附加式名词
二、动词的体
1. 完成体
2. 进行体
3. 持续体
4. 经历体
5. 起始体
6. 将然体
7. 先行体
8. 已然体
三、状态形容词
四、代词
1. 人称代词
2. 称谓词
3. 指示代词
4. 疑问代词
五、副词
1. 程度副词
2. 范围副词
3. 时间副词
4. 情态副词
5. 否定副词
第三章 句法专题研究——潜江方言里的标记被动句
1.“着”字句
2.“尽”字句
3.“把/把得”句
4.“给〔k(?)]”字句
5.被动句的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言中处置式和被动式拥有共同标记的原因[J]. 石毓智,王统尚. 汉语学报. 2009(02)
[2]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 李蓝. 方言. 2009(01)
[3]长江以南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到”的语法化[J]. 伍金辉,邓先军.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4]情态副词“反正”的用法及相关问题研究[J]. 董正存. 语文研究. 2008(02)
[5]程度副词“怪”用法再探[J]. 刘宏丽. 汉语学习. 2008(02)
[6]汉语方言中表被动的“着”论略[J]. 崔显军,张雁.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7]汉语方言读上声的持续标记“倒”[J]. 罗自群. 语言研究. 2006(01)
[8]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持续意义的“住”[J]. 罗自群. 中国语文. 2005(02)
[9]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J]. 刘永耕. 中国语文. 2005(02)
[10]襄樊方言的“在”字句[J]. 罗自群. 汉语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 罗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488677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潜江人文地理概况
二、潜江方言的语音系统
三、主要语音特点
四、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六、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第二章 潜江方言词法专题研究
一、附加式名词
二、动词的体
1. 完成体
2. 进行体
3. 持续体
4. 经历体
5. 起始体
6. 将然体
7. 先行体
8. 已然体
三、状态形容词
四、代词
1. 人称代词
2. 称谓词
3. 指示代词
4. 疑问代词
五、副词
1. 程度副词
2. 范围副词
3. 时间副词
4. 情态副词
5. 否定副词
第三章 句法专题研究——潜江方言里的标记被动句
1.“着”字句
2.“尽”字句
3.“把/把得”句
4.“给〔k(?)]”字句
5.被动句的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言中处置式和被动式拥有共同标记的原因[J]. 石毓智,王统尚. 汉语学报. 2009(02)
[2]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 李蓝. 方言. 2009(01)
[3]长江以南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到”的语法化[J]. 伍金辉,邓先军.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4]情态副词“反正”的用法及相关问题研究[J]. 董正存. 语文研究. 2008(02)
[5]程度副词“怪”用法再探[J]. 刘宏丽. 汉语学习. 2008(02)
[6]汉语方言中表被动的“着”论略[J]. 崔显军,张雁.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7]汉语方言读上声的持续标记“倒”[J]. 罗自群. 语言研究. 2006(01)
[8]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持续意义的“住”[J]. 罗自群. 中国语文. 2005(02)
[9]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J]. 刘永耕. 中国语文. 2005(02)
[10]襄樊方言的“在”字句[J]. 罗自群. 汉语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 罗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488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8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