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05:43

  本文关键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萨丕尔-尔大假说是20世纪在西方语言学界的颇具影响的理论假说,该假说又称为语言相对论。其核心内涵是,人类不仅牛活在客观世界里,也生活在主观世界里;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结构(_丰要是语法),不同的语言结构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习惯,导致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世界,从而导致他们对世界具有不同的感知、对世界产生不同的看法;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它同时也强烈影响和制约着思维。 假说发端于德国语言学传统,德国学者赫尔得在18世纪就曾提出过“语言是人类思想的工具、内容和形式”,语言学家洪堡特发展其观点,指出语言是“思想形成的器官”、“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独特的世界观”。20世纪初,德裔美国语言学家鲍阿斯创立以语言的外部形式特征为重点的客观描写主义,并且首次阐述了不同语言是以不同方式对经验进行分类和划分的观点,为假说形成提供了的重要论据和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继承鲍阿斯的观点,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系统,指出语言是一种过滤机制,它折射现实,从而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思维。此观点又被其学生沃尔大进一步发展,沃尔夫通过在火险公司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河皮语等美洲印第安语与英语的对比的研究,明确地提出语言系统不仅是表达思维的工具,而且语言本身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个人心理活动、印象分析、综合思想活动的纲领和指南,从而形成了激起波澜的萨丕尔-尔夫假说。 假说在20世纪40年代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学术界激烈的争论。争论焦点是该理论之陈述是否“正确”,是否为“真”,丰要方法是实证研究。雷、兰茨、布朗等的颜色研究、赫尔曼、布鲁姆“反事实假说”的研究、以及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都对该理论假说做出了有利证实。而伦那伯格、伯林等以及帕尔默的研究对假说提出了反面依据,研究表明人们的思维在感性、认知、社会和语言心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之处。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随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兴起,特别是作为相对论的反动的乔姆斯基的语言普遍论的盛行,,假说逐步走向衰落,到了20世纪80年代,假说在语言学界几乎销声匿迹。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萨丕尔、沃尔夫从语言本体出发对语言与思维问题研究,标志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而运用实证分析来研究语言和思维关系也标志着人们对这一具有重大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类通过语言认识客观世界,同时对客观世界的这种认识也必然要受到语言的限制和影响,而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有时会呈现出本质性的面貌特征。语言的确要影响思维,但并不绝对地决定人的思维和世界观;语言间的差异是有限制的,跨语言的理解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语言 思维 证实 认知假说 普遍语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0-06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前言12-19
  • 1.1 选题的缘由和资料来源12-13
  • 1.1.1 选题的缘由12-13
  • 1.1.2 资料来源13
  • 1.2 研究意义13-15
  • 1.2.1 学术价值13-14
  • 1.2.2 现实意义14-15
  • 1.3 文献综述15-19
  • 第二章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起源19-29
  • 2.1 古希腊时期对语言与思想关系的认识19-20
  • 2.2 德国语言学传统对假说形成的影响20-21
  • 2.3 美国描写主义创始人鲍阿斯对假说的贡献21-23
  • 2.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形成23-27
  • 2.5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思想内涵27-29
  • 第三章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真值证实29-38
  • 3.1 颜色研究29-30
  • 3.2 词汇对思维的作用30-32
  • 3.3 语法对思维的作用32-33
  • 3.4 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33-35
  • 3.5 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对思维定势的影响35-36
  • 3.6 中国学者的对假说的证实研究36-38
  • 第四章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衰落38-45
  • 4.1 针对假说的证伪38-40
  • 4.2 皮亚杰的认知假设40-42
  • 4.3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42-45
  • 第五章 结论45-49
  • 5.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历史价值45-46
  • 5.2 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一些认识46-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颖桃;;试论人类认知的特点及其对语言的影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陈永莉;;汉语借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及其作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余德泉;论《论语》语言的巨大影响与民族认同[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秦延梅;秦晓梅;;原声影视对英语思维模式培养的启示[J];华章;2009年19期

5 孙晓艳;;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语言影响的表现概述[J];作家;2010年24期

6 涂良军;;少数民族语言对云南汉语方言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洪勇明;;论语言影响的若干规律——以新疆语言接触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柳伟;张文华;;外语学习:智力的体操——外语学习与智力发展关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刘欣娟;;句子背诵对EFL学习者作文语言影响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次仁央金;;浅谈藏语中的蒙语借词现象[J];西藏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喜;;语言、思维样式与推理类型[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2 王克喜;;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逻辑[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3 施光;;语言.思维.认知——再论沃尔夫假说[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莫书亮;苏彦捷;周宗奎;;学龄后期儿童失言理解、社会交往技能与语言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恒;;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龙生;孙振国;;媒体语言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高一虹;;“实证性假设”与“启发性假说”——语言相对论的双重解读[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朱东;;管窥世界武术现状与发展[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王育英;;汉英语言差异与共使用者的思维差异[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蒋慧玲;;小儿腰椎穿刺不顺从性原因分析及护理[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八卷 护理分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肖雯、徐庆超 编译;语言影响人类的内在偏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婵;语言影响思维找到新证据[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程秀秀 邢艳;海归如何看“汉语保卫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小手讲经[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厦门日报总编 李泉佃 厦门日报双语周刊主编 吴亚宇;铸品牌 办周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赵泓;传媒航母的挑战[N];中国保险报;2003年

7 飞宇冰矢;自豪的游戏人[N];电脑报;2003年

8 燕山大学 陈国新;梦里花落知多少[N];中国信息报;2004年

9 兰守亭;西方人眼中的《马桥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赵泓;来自传媒航母的严峻挑战[N];中华新闻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景兰;徐志摩诗歌语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从敦煌出土回鹘文佛教文献看汉语对回鹘文佛典语言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7年

3 陈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内向指称意义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李晓燕;汉语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和交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军;汉藏语系语言判断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熊英;土家语衰落趋势刍论[D];广西大学;2005年

3 苏纯怡;地区文化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大陆、台湾意汉译文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唐守奇;芷江汉语方言与芷江侗语的接触和相互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尕藏尖措;论藏语词汇发展中的外来词[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娟;试论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勇;[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8 陈梅;网络语言影响中学生语用情况的调查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卓;儿童行为中叙事影响语言的试验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牧时;企业语言对企业文化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9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