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词项的概念指向性

发布时间:2021-11-16 03:20
  本文提出词项概念指向性以及词项概念指向性选择的假设,该假设建立在具有心灵主义的认知进化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关照语言与现实、心灵的复杂关系,旨在(一)从微观上解释词项(尤其是名词)不同表达功能——陈述与指称——实现的语义理据;(二)探求自然语言中的逻辑缺陷(如类指、同义反复)存在的语义理据及其特殊的认知功能价值。语言符号之所以具有意义是因为其所具有的指向性——符号所具有的由符号自身向他物投射的属性。语言符号的这一属性集中体现为词项所具有的概念指向性。词项的概念指向性是指一个词项所具有的由词项自身向其所表征的概念内涵和概念外延投射的属性。词项的指向性呈现二元结构形态——内涵指向性和外延指向性,此二者构成一个词项所反映的静态概念结构。在动态的使用中,词项的指向性遵循一定的选择原则:词项的指向性并不始终同时突显其二元性。受词项概念指向性选择算子的作用,有时选择的是内涵指向性有时却是外延指向性,一个指向性的突显往往以淡化另外一个指向性为代价。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而言,词项概念指向性选择算子的作用在于将词项所表征的概念由最初默认的脱离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心理表征转换为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显现个体性的心理表征,即...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语义研究的困难与尴尬
    1.2 当代语言学面临的挑战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问题
        1.3.1 词汇表达功能的差异
        1.3.2 指称义差异
        1.3.3 自然语言中的逻辑缺陷
            1.3.3.1 逻辑矛盾
            1.3.3.2 逻辑疏漏
        1.3.4 研究问题
    1.4 工作假设与研究目标
        1.4.1 工作假设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路径与方法
        1.5.1 归纳与演绎
        1.5.2 溯因推理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意义理论的发展脉络
    2.1 语言指向性与意义理论
    2.2 实在论的意义观
        2.2.1 指称论
        2.2.2 行为论
    2.3 反实在论的意义观
        2.3.1 观念论——经验主义的意义观
        2.3.2 意向论——心灵主义的意义观
    2.4 小结
第三章 意义即概念化——意义发生学假说
    3.1 引言
    3.2 概念化的两个维度
    3.3 作为大脑生理机能的概念化
    3.4 意义发生学假设
    3.5 小结
第四章 词项的概念指向性
    4.1 定义
        4.1.1 词项的概念指向性
        4.1.2 词项的内涵指向性
        4.1.3 词项的外延指向性
    4.2 词项概念指向性的选择原则
    4.3 选择算子
        4.3.1 作为选择算子的"有"
        4.3.2 数量词
        4.3.3 程度副词
        4.3.4 指示语
    4.4 小结
第五章 词项指向性与名词短语的陈述与指称
    5.1 名词短语表达功能实现的语义基础
    5.2 类指
    5.3 小结
第六章 词项指向性与同义反复在信息传递中的认知功能
    6.1 引言
    6.2 "同义反复"相关研究回顾
        6.2.1 激进语用观
        6.2.2 激进语义观
    6.3 同义反复中NP对指向性的选择
    6.4 言语交际中的信息传递
        6.4.1 一般通讯系统模型
        6.4.2 言语交际中信息传递的特征
            6.4.2.1 信源与发送器、接收器与信宿的不可分性
            6.4.2.2 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6.4.2.3 噪声的多样性与干扰的全方位性
        6.4.3 信息冗余对信息传递的作用
    6.5 "同义反复"的信息传递功能
        6.5.1 "同义反复"的无信息性
        6.5.2 "同义反复"的交际性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进化认知论评析[J]. 费多益.  哲学研究. 2009(11)
[2]词项的概念指向性——陈述与指称的语义理据[J]. 成军,文旭.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06)
[3]语言学研究的复杂性探索:语言结构生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J]. 成军,莫启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4]语法规律的理据[J]. 石毓智.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06)
[5]语义、认知与识解[J]. 文旭.  外语学刊. 2007(06)
[6]当代英美语言哲学中的指称问题[J]. 江怡.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04)
[7]“非理想”的语言事实在理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同义反复”的非范畴化理论解释[J]. 刘正光.  现代外语. 2005(02)
[8]平行式框架下的认知语义研究[J]. 张韧.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5(01)
[9]概称句本质与概念[J]. 周北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语言哲学指称论对比分析[J]. 邓莉,杨晓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05)



本文编号:3498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98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