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来、去”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18 23:11
  “来、去”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用法错综复杂。研究“来、去”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需找这些复杂用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丰富汉语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依据与思路。本文从对现代汉语中“来、去”分布状况的描述入手,反观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综合各家观点,以词性为主线,以句法功能为依据为现代汉语“来、去”的分布建立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表格,并对其中在现代汉语中有着重要语法功能的现象进行阐述。我们试图从语法化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来、去”的发展进行描述与分析,从其发展的途径中寻找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原因。对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来、去”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语料分析的方式寻找其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上古、中古”时期是语法化的关键期,“来、去”的很多词性和用法都是此时产生的,“近代、五四以后”则决定了“来、去”向现代汉语迈进的轨迹。最后得到两个结论:一是为“来、去”的发展状况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虚化链,通过图示可以清晰地看到“来、去”的虚化轨迹;二是对“来、去”在虚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演变动因与机制进行总结,寻找出一般性...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对"来、去"语法化的研究现状
    1.2 本文研究内容
    1.3 本文引用语料
第二章 现代汉语中"来、去"的语法分布
    2.1 趋向动词"来、去"
    2.2 助词"来、去"
第三章 上古时期"来、去"发展萌芽
    3.1 "来、去"的动趋式起源说
    3.2 上古时期"来、去"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中古时期"来、去"的词性与功能多方面进展
    4.1 趋向补语形成与发展
    4.2 助词"来、去"的多向发展
第五章 近代汉语"来、去"的全面发展与稳定
    5.1 概数词"来"的形成与发展
    5.2 比况助词"来"的产生与消失
    5.3 趋向补语"来、去"的稳定发展
    5.4 语气词"来"的使用
    5.5 结构助词"得"的发展对"来"的影响
    5.6 目的标记"来、去
    5.7 "五四"以后"来、去"的变化
第六章 结论
    6.1 建立"来、去"语法化的虚化链条
    6.2 "来、去"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的概括与总结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句尾“来”体貌用法的演变[J]. 陈前瑞,王继红.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4)
[2]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 吴福祥.  民族语文. 2007(02)
[3]“去”之“往/至”义的产生过程[J]. 胡敕瑞.  中国语文. 2006(06)
[4]汉语动相补语“来”、“去”的形成过程[J]. 梁银峰.  语言科学. 2005(06)
[5]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 王寅,严辰松.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4)
[6]“来+VP”“VP+来”两格式中的“来”[J]. 王国栓.  南开语言学刊. 2005(01)
[7]论两汉时期趋向连动式向动趋式的发展[J]. 魏兆惠.  语言研究. 2005(01)
[8]从中古佛经看事态助词“来”及其语法化[J]. 龙国富.  语言科学. 2005(01)
[9]《左传》的趋向连动式及其与动趋式的关系[J]. 魏兆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汉语事态助词“来”的产生时代及其来源[J]. 梁银峰.  中国语文. 2004(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 陈贤.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古汉语概数词研究述论[D]. 于春梅.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3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03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