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代词+的”结构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11-24 12:32
“的”字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结构之一,也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中存在较大争议的语言点之一。“的”字结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一结构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许多针对“的”字结构研究的理论成果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手段。本文试图以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的”字结构的偏误分析为本文教学设计提供方法指导。通过偏误分析发现“名词/代词+的”结构的基本用法并没有被学习者很好地掌握:“的”字遗漏造成的“的”字结构使用偏误现象比较普遍;学习者没有很好地掌握“的”字结构的语法功用导致该结构的错误使用;学习者针对“是”字句中“的”字结构作宾语的使用偏误较多。与此同时,笔者通过语料库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名词/代词+的”结构使用频次极高。所以,本文对“名词/代词+的”结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期能够对“的”字结构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目的、意义
三.本文结构
一、文献回顾
(一)现代汉语“的”字结构本体研究
1.基于结构主义的“的”字结构研究
2.基于转换生成语法的“的”字结构研究
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的”字结构研究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的”字结构研究
(三)本文对“的”结构的界定与讨论
1.现代汉语研究中对“的”字结构界定
2.汉语教学语法中对“的”字结构的界定
3.本文对“的”字结构的界定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理论
(一)课堂教学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三)教学设计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前端分析基本理论
2.教学目标分析基本理论
3.教学策略分析基本理论
4.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基本理论
三、本文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四、“名词/代词+的”字结构偏误分析与讨论
(一)相关的偏误分析理论
(二)偏误类型
五、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前端分析
1.教学需求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学习者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四)选择课堂教学方法
(五)选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六)教学媒体的选用
(七)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案编制
(八)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J]. 裴文. 江苏社会科学. 2011(06)
[2]“的”和“的”字结构[J]. 石定栩. 当代语言学. 2008(04)
[3]形容词定语后“的”字隐现习得研究[J]. 王利峰,肖奚强. 汉语学习. 2007(02)
[4]语法不教什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两个原则问题[J]. 孙德金.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01)
[5]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 邵敬敏,罗晓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3)
[6]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 熊仲儒. 当代语言学. 2005(02)
[7]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 司富珍. 当代语言学. 2004(01)
[8]“的”字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J]. 唐春华,朱元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04)
[9]“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 陆丙甫.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1)
[10]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J]. 周小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D]. 李绍群.福建师范大学 2005
[2]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徐阳春.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15989
【文章来源】: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目的、意义
三.本文结构
一、文献回顾
(一)现代汉语“的”字结构本体研究
1.基于结构主义的“的”字结构研究
2.基于转换生成语法的“的”字结构研究
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的”字结构研究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的”字结构研究
(三)本文对“的”结构的界定与讨论
1.现代汉语研究中对“的”字结构界定
2.汉语教学语法中对“的”字结构的界定
3.本文对“的”字结构的界定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基本理论
(一)课堂教学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三)教学设计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前端分析基本理论
2.教学目标分析基本理论
3.教学策略分析基本理论
4.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基本理论
三、本文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四、“名词/代词+的”字结构偏误分析与讨论
(一)相关的偏误分析理论
(二)偏误类型
五、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的前端分析
1.教学需求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学习者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四)选择课堂教学方法
(五)选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六)教学媒体的选用
(七)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案编制
(八)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J]. 裴文. 江苏社会科学. 2011(06)
[2]“的”和“的”字结构[J]. 石定栩. 当代语言学. 2008(04)
[3]形容词定语后“的”字隐现习得研究[J]. 王利峰,肖奚强. 汉语学习. 2007(02)
[4]语法不教什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两个原则问题[J]. 孙德金.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01)
[5]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 邵敬敏,罗晓英.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3)
[6]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 熊仲儒. 当代语言学. 2005(02)
[7]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 司富珍. 当代语言学. 2004(01)
[8]“的”字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J]. 唐春华,朱元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04)
[9]“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 陆丙甫.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1)
[10]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J]. 周小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D]. 李绍群.福建师范大学 2005
[2]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徐阳春.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15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1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