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及其对英语母语者汉语学习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12:24
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对应词,但是由于语言的民族性,汉英对应词之间呈现复杂的对应关系,其中就包括多个汉语词对应一个英语词的现象。动词是汉英词语中的大类,也通常是一个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分,本文选取《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对汉英动词的多对一现象进行考察,探究其对英语母语者汉语动词学习的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选取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动词,并找到其英语对应词,进而对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进行分析考察,主要分析了此现象中同一组的汉英动词之间的差异及汉语动词之间的差异。第三部分分析了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对英语母语者的汉语学习造成的不利影响,它容易形成学习者动词偏误的诱导性因素,包括教材因素和教师因素。同时,它也容易引起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第四部分针对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对英语母语学习者汉语学习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在教材方面,应着重改进教材中的生词注释和课后练习;在教师方面,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加强教学技能;在学生...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起
0.2 研究意义
0.3 相关研究综述
0.3.1 汉英词汇对比相关研究
0.3.2 汉英动词相关研究
0.3.3 同译词语相关研究
0.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4.1 研究方法
0.4.2 语料来源
1 关于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
1.1 汉英对应词概说
1.1.1 汉英对应词的存在条件和存在价值
1.1.2 汉英对应词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1.2 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的内涵及目标词的选取
1.2.1 内涵界定
1.2.2 汉语动词及其英语对应词的选取
1.3 同译词与其英语对应词的对比
1.3.1 同译词对应英译词的一个义项
1.3.2 同译词对应英译词的不同义项
1.4 同译词之间的对比
1.4.1 两个同译词的情形
1.4.2 两个以上同译词的情形
2 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对英语母语者汉语学习的影响
2.1 形成产生动词偏误的诱导性因素
2.1.1 英语母语学习者动词偏误分析
2.1.2 诱导性因素分析
2.2 引起母语负迁移
3 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不利影响的解决对策
3.1 教材方面
3.1.1 生词注释
3.1.2 课后练习
3.2 教师方面
3.2.1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2.2 加强教学技能
3.3 学生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汉情态动词在语义和情态意义上的对比[J]. 夏妙月,林绿.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常用词“举”和“抬”的历时演变[J]. 叶桂郴,王伟静.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3]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 于海阔,李如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4]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J]. 杨德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S1)
[5]英汉“看”类动词的语义及词化对比分析[J]. 王文斌,周慈波.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06)
[6]同译词辨析的几种方法[J]. 苏英霞. 汉语学习. 2000(02)
[7]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性[J]. 王金娟. 浙江师大学报. 1997(04)
[8]同“译”词教学初探[J]. 阎德早. 世界汉语教学. 1987(02)
[9]试论英汉词义的差异[J]. 刘宓庆.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0(01)
硕士论文
[1]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动词的英译研究[D]. 韩梦玲.安徽大学 2018
[2]初中级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语研究[D]. 邵安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3]从英汉对应词的差异探究初级水平汉语词汇教学法[D]. 刘峥.河北大学 2016
[4]初级对外汉语教材高频动词英文释义研究[D]. 唐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5]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问题研究[D]. 陈少杰.扬州大学 2015
[6]对外汉语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现象及偏误研究[D]. 饶泽慧.湖南师范大学 2015
[7]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同译词使用偏误研究[D]. 洪玉珠.南京大学 2014
[8]中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中“同译词”现象研究[D]. 李琪.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考察及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影响研究[D]. 糜英.暨南大学 2013
[10]汉英词汇对比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许小霞.西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56123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起
0.2 研究意义
0.3 相关研究综述
0.3.1 汉英词汇对比相关研究
0.3.2 汉英动词相关研究
0.3.3 同译词语相关研究
0.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4.1 研究方法
0.4.2 语料来源
1 关于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
1.1 汉英对应词概说
1.1.1 汉英对应词的存在条件和存在价值
1.1.2 汉英对应词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1.2 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的内涵及目标词的选取
1.2.1 内涵界定
1.2.2 汉语动词及其英语对应词的选取
1.3 同译词与其英语对应词的对比
1.3.1 同译词对应英译词的一个义项
1.3.2 同译词对应英译词的不同义项
1.4 同译词之间的对比
1.4.1 两个同译词的情形
1.4.2 两个以上同译词的情形
2 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对英语母语者汉语学习的影响
2.1 形成产生动词偏误的诱导性因素
2.1.1 英语母语学习者动词偏误分析
2.1.2 诱导性因素分析
2.2 引起母语负迁移
3 汉英动词多对一现象不利影响的解决对策
3.1 教材方面
3.1.1 生词注释
3.1.2 课后练习
3.2 教师方面
3.2.1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2.2 加强教学技能
3.3 学生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汉情态动词在语义和情态意义上的对比[J]. 夏妙月,林绿.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常用词“举”和“抬”的历时演变[J]. 叶桂郴,王伟静.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3]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 于海阔,李如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4]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J]. 杨德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S1)
[5]英汉“看”类动词的语义及词化对比分析[J]. 王文斌,周慈波.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06)
[6]同译词辨析的几种方法[J]. 苏英霞. 汉语学习. 2000(02)
[7]论英汉词义的不对应性[J]. 王金娟. 浙江师大学报. 1997(04)
[8]同“译”词教学初探[J]. 阎德早. 世界汉语教学. 1987(02)
[9]试论英汉词义的差异[J]. 刘宓庆.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0(01)
硕士论文
[1]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动词的英译研究[D]. 韩梦玲.安徽大学 2018
[2]初中级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语研究[D]. 邵安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
[3]从英汉对应词的差异探究初级水平汉语词汇教学法[D]. 刘峥.河北大学 2016
[4]初级对外汉语教材高频动词英文释义研究[D]. 唐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5]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问题研究[D]. 陈少杰.扬州大学 2015
[6]对外汉语汉英动词翻译不对等现象及偏误研究[D]. 饶泽慧.湖南师范大学 2015
[7]欧洲中级水平留学生同译词使用偏误研究[D]. 洪玉珠.南京大学 2014
[8]中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中“同译词”现象研究[D]. 李琪.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考察及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影响研究[D]. 糜英.暨南大学 2013
[10]汉英词汇对比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许小霞.西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56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56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