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基于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谦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23:47
  谦语作为汉语的一大特点,是为了满足文明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际交往中礼貌原则的一种体现形式。不仅为历史悠久的汉语披上了神秘的谦文化蝶衣,而且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东方文化里,“谦己敬人”的表达哲学往往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适时正确地运用谦语,可以提高交际质量,进而能够取得恰当的交际效果。谦语的这一功效,在基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更为突显。不但担负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使命,而且对引导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在交际中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有很大帮助。本课题研究以加强对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谦语教学为宗旨,以提高其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同时,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谦语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积极建议。本课题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运用文献法,对以往有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从而探明研究的切入点。并详实阐明了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研究的现状与创新点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下文具体论证做好铺垫工作。第二章主要阐述谦语的基本理论。介绍了谦语的界定、构成、特点、语用分析、制约因素、表达的多功能性等方面,为夯实谦语的基础知识打下烙印。同时,也为下文的进一步分...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一) 研究的对象
        (二) 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创新之处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谦语的基本理论
    一、谦语的界定和构成及特点
        (一) 谦语的界定
        (二) 谦语的构成
        (三) 谦语的特点
    二、谦语的语用分析
        (一) 谦语语用的制约因素
        (二) 谦语语用原则
        (三) 谦语语用表达的多功能性
第三章 对非汉字文化圈谦语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谦语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等级划分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谦语分布情况
        (一) 初级口语教材中的谦语分布
        (二) 中级口语教材的谦语分布
        (三) 高级口语教材中的谦语分布
    三、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谦语习得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过程
        (三) 调查结果
    四、对对外汉语教师谦语教学情况的访谈
        (一) 访谈对象
        (二) 访谈结果
第四章 非汉字文化圈谦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一、非汉字文化圈谦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 学生接受方面的问题
        (二) 教材编写缺乏合理性
        (三) 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二、基于非汉字文化圈谦语教学的建议
        (一)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二) 对《大纲》修正的建议
        (三)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汉英习语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J]. 刘锦芳.  科技信息. 2009(34)
[2]试论敬谦词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正确使用[J]. 申雅辉.  文学教育(下). 2009(02)
[3]论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J]. 武文杰,徐艳.  怀化学院学报. 2008(07)
[4]对外汉语教学初探[J]. 吴建萍.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5]谦称的文化内涵及在汉英外向型词典中的释义[J]. 徐小舒.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7(02)
[6]谈敬谦词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J]. 胡炯梅.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06)
[7]交际当中的敬辞与谦辞[J]. 韩维红.  文学教育(下). 2007(06)
[8]敬谦辞浮沉与文化变迁[J]. 刘宏丽.  宁夏社会科学. 2007(01)
[9]谦敬语修辞的文化色彩[J]. 刘玉环.  广西社会科学. 2005(05)
[10]交际心态与谦敬用语——兼谈“对不起”被“不好意思”替代[J]. 易敏.  语言文字应用. 2005(02)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个案研究[D]. 祁林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赵子健.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中古汉语谦敬称谓研究[D]. 吴会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8
[4]对韩谦语教学研究[D]. 高明姬.吉林大学 2008
[5]汉韩敬语对比研究[D]. 朴锦海.延边大学 2007
[6]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D]. 吴俊英.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三国志》和《世说新语》谦敬语探索[D]. 李玫莹.西南师范大学 2005
[8]论汉语谦敬称的英译[D]. 朱灵慧.四川大学 2005
[9]英汉敬谦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 惠敏.山东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57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57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