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昆剧翻译的多模态视角探索 ——以《牡丹亭》英译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20 07:10
  中国昆曲于2001年入选联合国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昆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表演、妆容、服饰、砌末等要素构成,具有多模态、多符号系统的特性。许多昆曲剧作也属中国文化典籍的范畴。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今天,昆剧的翻译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然而,昆剧的翻译和翻译研究现状却差强人意。截至当前流传下来且尚能演出的昆剧共计102个剧目,已有译本的仅有20多个,并且其中绝大多数是选译本或编译本,只有极个别的剧目有全译本。针对昆剧翻译的研究在国外尚未发现,在国内研究极少,基本都只考察它的文本信息传译情况,与其他文学样式的翻译研究未作区别,忽略了昆剧多模态的戏剧艺术属性。至今也尚未出现用于指导昆剧翻译的译法框架。多模态话语分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西方兴起,我国对这一理论的引进仅有十年,目前对它的研究仍主要停留在评介、阐释、综述阶段,或对理论的简单套用,鲜有批判性的研究,更尚未触及戏剧和戏剧翻译领域。应用该理论解决中国语言学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西方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听到中国语言学界的声音,已成为一种迫切...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可行性与研究基础
        一、可行性分析
        二、研究基础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昆剧与《牡丹亭》
    第一节 昆剧的历史、特点及其翻译研究
        一、昆剧的历史
        二、昆剧的特点
        三、昆剧的翻译与翻译研究
    第二节《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二、《牡丹亭》的传承
        三、《牡丹亭》的翻译与翻译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第一节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兴起
        一、话语分析研究的新进展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三、多模态的识别标准
    第二节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昆剧《牡丹亭》翻译研究视角与译本选择
    第一节 传统的昆剧翻译研究视角
        一、戏剧的双重属性
        二、传统译法的分野
    第二节 多模态的昆剧翻译研究视角
        一、昆剧的多模态性与翻译
        二、昆剧翻译研究的多模态视角
    第三节 实证研究中的译本选择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视觉模态下昆剧《牡丹亭》话语分析及英译研究
    第一节 静态视觉符号的英译与研究
    第二节 动态视觉符号的英译与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听觉模态下昆剧《牡丹亭》话语分析及英译研究
    第一节 听觉符号的英译与研究
    第二节 听觉符号与视觉符号整合的英译与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多模态视角下昆剧译法框架之构建
    第一节 昆剧《牡丹亭》英译研究的理论发现
        一、案头剧与场上剧:译法的二元对立
        二、多模态性:回归戏剧的艺术本真
    第二节 多模态视角下昆剧翻译过程中的意义衰减
        一、一度失真:意义在模态转换中的损失
        二、二度失真:意义在语言传译中的损失
    第三节 多模态视角下的昆剧译法框架
        一、多模态标记的识别
        二、再语境化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发现与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一、理论:构建多模态视角下的昆剧译法框架
        二、内容:拓展典籍翻译的研究范畴
        三、方法: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不足之处
        一、实证研究中的取样
        二、艺术研究中的主观性
    第四节 思考与展望
        一、用于演唱的曲词翻译
        二、对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引进
        三、典籍翻译的价值实现与研究范畴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中图、表清单
    附录二:昆剧旦角身段谱
    附录三:实证研究举例视频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牡丹亭》英译考辨[J]. 王宏.  外文研究. 2014(01)
[2]言外有意,曲中有情——言语行为理论观照下的昆曲话语分析[J]. 朱玲.  戏曲艺术. 2013(03)
[3]昆曲:遗产价值的认识深化与传承实践——兼论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J]. 周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4]国内《牡丹亭》英译研究:评述与建议[J]. 文军,李培甲.  英语研究. 2011(03)
[5]多模态分析法在语用学研究中的应用[J]. 陈新仁,钱永红.  中国外语. 2011(05)
[6]多感觉整合的研究进展[J]. 韩磊,刘宇,游鹏,张永海,熊鹰.  生理科学进展. 2010(05)
[7]昆剧《牡丹亭》字幕译本浅析[J]. 朱玲.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10)
[8]《言语 声响 音乐》评介[J]. 李妙晴.  人民音乐. 2010(03)
[9]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 曾方本.  外语教学. 2009(06)
[10]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裴晓娜.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08)



本文编号:3598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98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