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
发布时间:2022-01-20 10:07
大学语文教材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而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意义:一是较为全面地考察了350部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实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二是对改革开放之后30年的大学语文教材的分期进行了初步尝试,便于人们从宏观上把握不同时期大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三是对350部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等进行了定量考察,促进了大学语文教材研究的细化;四是本研究在大量事实材料基础上,分析了教材编写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针对性较强,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这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概况,阐明了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尤其是对1978年之前的大学语文教材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部分揭示出1978年之前的大学语文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排版方式和文字使用形式上与之后的教材明显不同,二是在内容构成上只由文选组成,三是选文上已体现出古今兼及或中外兼及的特点,四是1949年至1950年出版的大学国文(或大一国文)教材与之前...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简述
1.1.1 国内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概况
1.1.2 国外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概况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2.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有关说明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2 有关说明
第四节 1978年之前的大学语文教材概述
1.4.1 基本情况
1.4.2 此阶段教材的编写特点
第二章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78—1996.5)
第一节 教材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情况
2.2.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2.2.2 内容体系的构成
2.2.3 选文编排体例
2.2.4 文选情况
第三节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特点
2.3.1 教材在课文编写上较为精细
2.3.2 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比较丰富
2.3.3 教材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
2.3.4 教材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
第三章 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8.12)
第一节 教材发展的背景
3.1.1 前期教材发展的背景
3.1.2 后期教材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素质教育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6.8)
3.2.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3.2.2 内容体系的构成
3.2.3 选文编排体例
3.2.4 文选情况
第三节 素质教育后期的大学语文教材(2006.9—2008.12)
3.3.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3.3.2 内容体系的构成
3.3.3 选文编排体例
3.3.4 文选情况
第四节 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特点
3.4.1 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特别丰富
3.4.2 教材在选文编排体例上灵活多样
3.4.3 选文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十分突出
3.4.4 教材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
第四章 案例研究:当前部分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
第一节 有代表性的高校本科类教材
4.1.1 徐中玉和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
4.1.2 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
4.1.3 徐本与陈本之同异
第二节 有代表性的高职高专类教材
4.2.1 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二版)》
4.2.2 邓福田和陆玉团主编的《大学实用语文》
4.2.3 孙本与邓本之同异
第三节 上述两大类代表性教材之比较
4.3.1 两类教材的相同或大体相同之处
4.3.2 两类教材的不同之处
4.3.3 两类教材比较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 基于1978年以后大学语文教材状况的思考
第一节 教材编写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绩
5.1.1 教材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应有重视
5.1.2 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教材编写理念已逐步形成
5.1.3 单篇课文编写所含的基本内容较为明确有效
5.1.4 古今兼及的教材选文理念已经确立
5.1.5 教材编写走上了多元互补的发展之路
5.1.6 教材精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5.1.7 教材编写具有集思广益、团队合作的良好传统和宝贵经验
第二节 教材编写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2.1 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
5.2.2 改进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博士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60”年,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反思[J]. 李淑芳.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04)
[2]大学母语教育的失落和突围[J]. 尹钟宏. 文史博览(理论). 2007(11)
[3]浑厚缜密翔实精邃:读沈琳主编的《大学语文》[J]. 贾名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4]《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指瑕[J]. 阳卓军.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09)
[5]关于新出版的《大学语文》选篇研究[J]. 王青. 前沿. 2007(09)
[6]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 伏涤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7)
[7]现行大学语文教材的失误及其原因[J]. 邹巅. 职业圈. 2007(10)
[8]《大学语文》教材开发面面观[J]. 张慧君. 出版广角. 2007(07)
[9]一本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大学语文》(第八版)读后[J]. 陈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10]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 梅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 孙慧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体育院系人文素质教育中加强大学语文教育的研究[D]. 沈姝媛.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研究[D]. 王继红.吉林大学 2008
[3]四种《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模式之比较研究[D]. 黄苹.吉林大学 2008
[4]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文功用研究[D]. 周玫瑰.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构建[D]. 马美琴.山东师范大学 2007
[6]徐中玉本《大学语文》教材研究[D]. 王孟良.吉林大学 2007
[7]汉语文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嬗变[D]. 付华丽.贵州师范大学 2007
[8]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 彭书雄.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对高职语文教材编写的反思[D]. 周文.湖南师范大学 2006
[10]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D]. 向发意.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8633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简述
1.1.1 国内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概况
1.1.2 国外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概况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2.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有关说明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2 有关说明
第四节 1978年之前的大学语文教材概述
1.4.1 基本情况
1.4.2 此阶段教材的编写特点
第二章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78—1996.5)
第一节 教材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情况
2.2.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2.2.2 内容体系的构成
2.2.3 选文编排体例
2.2.4 文选情况
第三节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特点
2.3.1 教材在课文编写上较为精细
2.3.2 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比较丰富
2.3.3 教材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
2.3.4 教材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
第三章 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8.12)
第一节 教材发展的背景
3.1.1 前期教材发展的背景
3.1.2 后期教材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素质教育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6.8)
3.2.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3.2.2 内容体系的构成
3.2.3 选文编排体例
3.2.4 文选情况
第三节 素质教育后期的大学语文教材(2006.9—2008.12)
3.3.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3.3.2 内容体系的构成
3.3.3 选文编排体例
3.3.4 文选情况
第四节 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特点
3.4.1 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特别丰富
3.4.2 教材在选文编排体例上灵活多样
3.4.3 选文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十分突出
3.4.4 教材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
第四章 案例研究:当前部分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
第一节 有代表性的高校本科类教材
4.1.1 徐中玉和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
4.1.2 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
4.1.3 徐本与陈本之同异
第二节 有代表性的高职高专类教材
4.2.1 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二版)》
4.2.2 邓福田和陆玉团主编的《大学实用语文》
4.2.3 孙本与邓本之同异
第三节 上述两大类代表性教材之比较
4.3.1 两类教材的相同或大体相同之处
4.3.2 两类教材的不同之处
4.3.3 两类教材比较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 基于1978年以后大学语文教材状况的思考
第一节 教材编写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绩
5.1.1 教材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应有重视
5.1.2 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教材编写理念已逐步形成
5.1.3 单篇课文编写所含的基本内容较为明确有效
5.1.4 古今兼及的教材选文理念已经确立
5.1.5 教材编写走上了多元互补的发展之路
5.1.6 教材精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5.1.7 教材编写具有集思广益、团队合作的良好传统和宝贵经验
第二节 教材编写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2.1 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
5.2.2 改进建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博士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60”年,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反思[J]. 李淑芳.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04)
[2]大学母语教育的失落和突围[J]. 尹钟宏. 文史博览(理论). 2007(11)
[3]浑厚缜密翔实精邃:读沈琳主编的《大学语文》[J]. 贾名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4]《新编大学语文》教材指瑕[J]. 阳卓军.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7(09)
[5]关于新出版的《大学语文》选篇研究[J]. 王青. 前沿. 2007(09)
[6]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 伏涤修.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7)
[7]现行大学语文教材的失误及其原因[J]. 邹巅. 职业圈. 2007(10)
[8]《大学语文》教材开发面面观[J]. 张慧君. 出版广角. 2007(07)
[9]一本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大学语文》(第八版)读后[J]. 陈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10]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 梅健.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博士论文
[1]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 孙慧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体育院系人文素质教育中加强大学语文教育的研究[D]. 沈姝媛.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研究[D]. 王继红.吉林大学 2008
[3]四种《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模式之比较研究[D]. 黄苹.吉林大学 2008
[4]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文功用研究[D]. 周玫瑰.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大学语文教学与精神家园的构建[D]. 马美琴.山东师范大学 2007
[6]徐中玉本《大学语文》教材研究[D]. 王孟良.吉林大学 2007
[7]汉语文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嬗变[D]. 付华丽.贵州师范大学 2007
[8]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 彭书雄.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对高职语文教材编写的反思[D]. 周文.湖南师范大学 2006
[10]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D]. 向发意.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98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9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