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3:42
作为近代汉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金瓶梅》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逐渐从《金瓶梅》的文学价值转移到语言学价值上来,开始对其中的虚词和特殊句式进行专门研究。使令类兼语句作为兼语句中重要的一种,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兼语句的特点。“教、叫、交”使令类兼语结构在《金瓶梅》中使用频率很高,饶有特点,因此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金瓶梅词话》中的“教、叫、交”兼语结构进行穷尽式的研究,力求做到定量定性分析,以展现“教、叫、交”兼语结构在《金瓶梅词话》中的存在面貌,把握“教、叫、交”兼语结构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概况,为语法研究尽微薄之力。本文第一章介绍兼语结构的研究概况,对兼语结构的界定、特点及分类做了概括和分析,并对使令类“教、叫、交”兼语结构的历时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进行了描写和分类,并分析其句法结构特点。第三章从语义、语用平面对《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进行分析。余论部分就《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金瓶梅词话》中的兼语结构
第一节 兼语结构研究概况、界定、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 《金瓶梅词话》兼语结构的基本面貌
第三节 “教、叫、交”兼语结构的历时考察
第二章 《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句法分析
第一节《金瓶梅词话》“教”兼语结构句法分析
第二节《金瓶梅词话》“叫”兼语结构句法分析
第三节《金瓶梅词话》“交”兼语结构句法分析
第三章 《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
第一节《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的语用分析
余论《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分析中的问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兼语句的语义分类及其空语类的句法分布[J]. 杨大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2]论使役句的类型学特征[J]. 何元建. 语言科学. 2004(01)
[3]“叫”的兴起与“教”的衰落[J]. 张焕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4]论殷墟甲骨文中的兼语句[J]. 张玉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01)
[5]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J]. 游汝杰. 汉语学习. 2002(06)
[6]兼语式的语义分析[J]. 郭曙纶.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4)
[7]使令度和使令类动词的再分类[J]. 刘永耕. 语文研究. 2000(02)
[8]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J]. 刘永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9]论使令关系与兼语句──兼与季临定、邢欣先生商榷[J]. 严戎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10]谈兼语的省略及其条件限制[J]. 戚晓杰.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2)
硕士论文
[1]《战国策》兼语句研究[D]. 杜焕君.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8926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金瓶梅词话》中的兼语结构
第一节 兼语结构研究概况、界定、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 《金瓶梅词话》兼语结构的基本面貌
第三节 “教、叫、交”兼语结构的历时考察
第二章 《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句法分析
第一节《金瓶梅词话》“教”兼语结构句法分析
第二节《金瓶梅词话》“叫”兼语结构句法分析
第三节《金瓶梅词话》“交”兼语结构句法分析
第三章 《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的语义、语用分析
第一节《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的语用分析
余论《金瓶梅词话》“教、叫、交”兼语结构分析中的问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兼语句的语义分类及其空语类的句法分布[J]. 杨大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2]论使役句的类型学特征[J]. 何元建. 语言科学. 2004(01)
[3]“叫”的兴起与“教”的衰落[J]. 张焕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4]论殷墟甲骨文中的兼语句[J]. 张玉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01)
[5]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J]. 游汝杰. 汉语学习. 2002(06)
[6]兼语式的语义分析[J]. 郭曙纶.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4)
[7]使令度和使令类动词的再分类[J]. 刘永耕. 语文研究. 2000(02)
[8]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J]. 刘永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9]论使令关系与兼语句──兼与季临定、邢欣先生商榷[J]. 严戎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10]谈兼语的省略及其条件限制[J]. 戚晓杰. 世界汉语教学. 1996(02)
硕士论文
[1]《战国策》兼语句研究[D]. 杜焕君.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8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9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