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同经异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4:46
本文以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元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朝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朝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六部异译佛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同经异译的考察,以期达到梳理版本源流,厘清异文是非,考释疑难词语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汉语词汇演变、佛典校勘、译者风格和辞书编纂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论文选题缘起及意义,经名含义及译者,版本系统及流传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互校互证,整理敦煌写本与大正藏本存在的异字、异词、异句,并分析其成因。第三章,分析一般词语和佛教词语,以“过去”、“现在”、“未来”三词为例,说明汉语与佛教词语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从辞书编纂的角度,说明该同经异译研究的价值。
【文章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经名释义及译者
第三节 译本系统及流传版本
第四节 研究现状及方法
第二章 《金刚经》异文类型
第一节 异字
第二节 异词
第三节 异句
第三章 异译本词语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一般词语
第二节 佛教词语
第三节 词语发展演变例析
第四章 《金刚经》与辞书编纂
第一节 词目未收
第二节 义项缺漏
第三节 例证晚出
第四节 例证欠缺
结论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刚经》六种汉语译本的相互关系[J]. 谢锐.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12)
[2]《金刚经》及其不同译本研究[J]. 史原朋. 中国宗教. 2009(02)
[3]论异文求义法[J]. 杨琳. 语言研究. 2006(03)
[4]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J]. 唐贤清,汪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5]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J]. 胡敕瑞. 古汉语研究. 2004(03)
[6]《道行般若经》和“异译”的对比研究——《道行般若经》中的难词[J]. 辛島静志.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2(00)
[7]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佛经的汉译[J].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8]外来词汉化的文化心理原因[J]. 柳星.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S1)
[9]也释“三生”[J]. 张志,陈慧.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0(02)
[10]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J]. 李宇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博士论文
[1]汉文佛典用语专题研究[D]. 顾满林.四川大学 2006
[2]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 刘志生.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研究[D]. 李索.四川大学 2004
[4]《三国志》复音词专题研究[D]. 阎玉文.复旦大学 2003
[5]《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D]. 化振红.四川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菩萨念佛三昧经》同经异译词汇研究[D]. 曾宪武.浙江大学 2011
[2]朱棣《金刚经集注》之注家研究[D]. 李艺敏.福建师范大学 2010
[3]《无量寿经》同经异译研究[D]. 倪小兰.浙江大学 2009
[4]《齐民要术》复音词的构词法研究[D]. 彭奇伟.延边大学 2007
[5]《太平经》双音词研究[D]. 林金强.华南师范大学 2003
[6]《史记》《汉书》异文研究[D]. 王海平.暨南大学 2003
[7]《幽明录》复音词构词方式研究[D]. 邓志强.华中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05877
【文章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经名释义及译者
第三节 译本系统及流传版本
第四节 研究现状及方法
第二章 《金刚经》异文类型
第一节 异字
第二节 异词
第三节 异句
第三章 异译本词语比较分析
第一节 一般词语
第二节 佛教词语
第三节 词语发展演变例析
第四章 《金刚经》与辞书编纂
第一节 词目未收
第二节 义项缺漏
第三节 例证晚出
第四节 例证欠缺
结论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刚经》六种汉语译本的相互关系[J]. 谢锐.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12)
[2]《金刚经》及其不同译本研究[J]. 史原朋. 中国宗教. 2009(02)
[3]论异文求义法[J]. 杨琳. 语言研究. 2006(03)
[4]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J]. 唐贤清,汪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5]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以“小品般若”汉文异译为例[J]. 胡敕瑞. 古汉语研究. 2004(03)
[6]《道行般若经》和“异译”的对比研究——《道行般若经》中的难词[J]. 辛島静志.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2(00)
[7]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佛经的汉译[J].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8]外来词汉化的文化心理原因[J]. 柳星.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S1)
[9]也释“三生”[J]. 张志,陈慧.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0(02)
[10]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考察[J]. 李宇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博士论文
[1]汉文佛典用语专题研究[D]. 顾满林.四川大学 2006
[2]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 刘志生.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研究[D]. 李索.四川大学 2004
[4]《三国志》复音词专题研究[D]. 阎玉文.复旦大学 2003
[5]《洛阳伽蓝记》词汇研究[D]. 化振红.四川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菩萨念佛三昧经》同经异译词汇研究[D]. 曾宪武.浙江大学 2011
[2]朱棣《金刚经集注》之注家研究[D]. 李艺敏.福建师范大学 2010
[3]《无量寿经》同经异译研究[D]. 倪小兰.浙江大学 2009
[4]《齐民要术》复音词的构词法研究[D]. 彭奇伟.延边大学 2007
[5]《太平经》双音词研究[D]. 林金强.华南师范大学 2003
[6]《史记》《汉书》异文研究[D]. 王海平.暨南大学 2003
[7]《幽明录》复音词构词方式研究[D]. 邓志强.华中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605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0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