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基于对比的缅甸学生习得汉语常用心理动词偏误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13:05
  在对外汉语教学里,动词是一个教学难点,是句子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的核心。而且动词的语义搭配和语法功能也是缅甸学生常常出错的一个高发点。心理动词是汉语动词的其中一种,且意义比较抽象、用法比较复杂、近义的词语复杂多样,因此这类动词成为了缅甸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如果学习者没有把握好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语用和语法的特征,会直接影响语用及交际过程。如果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就能避免听话人的误解以及可能由于误解而产生的冲突。笔者观察发现,缅甸学生使用近义心理动词时,时常出现由于分不清心理动词之间的差异而造成偏误。笔者从汉缅心理动词中的语义、语用、语法的角度出发,对比汉缅常用心理动词的之间的异同,设计调查问卷,研究分析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的偏误,并根据缅甸学生汉语偏误形成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汉语心理动词教学策略,期望有助于学习汉语的缅甸学生在心理动词学习过程中解决相关偏误问题,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中对比分析了常用的汉缅心理动词。通过句子中汉缅心理动词的语义、语用和语法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总结出汉语心理动词大多数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这和缅甸语的心理动词不能一词多用形成鲜明...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汉语心理动词本体研究情况
        二、心理动词的对比及习得偏误研究方面的情况
    第三节 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对比分析理论
        二、偏误分析理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缅心理动词对比分析
    第一节 汉缅心理动词语义语用对比
        一、汉语“想”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二、汉语“明白”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三、汉语“了解”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四、汉语“觉得”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五、汉语“满足”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六、汉语“爱”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七、汉语“尊重”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八、汉语“担心”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九、汉语“恨”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十、汉语“感动”与缅甸语“(?)”的语义语用对比
    第二节 汉缅心理动词语法组合分析
        一、汉缅心理动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分析
        二、汉缅心理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用法
        三、汉缅心理动词后加宾语形式的用法
        四、汉缅心理动词带“着、了、过”动态助词的用法
        五、汉缅心理动词的重叠用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缅甸学生汉语心理动词习得调查分析
    第一节 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习得调查设计及说明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设计
    第二节 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的调查统计及分析
        一、调查统计
        二、调查统计分析
        三、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偏误分析
        四、缅甸学生在汉语心理动词方面常见的偏误类型
    第三节 缅甸学生习得心理动词偏误的原因
        一、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
        二、学习者受目的语知识的影响
        三、学习策略和认知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
        四、受教学因素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针对缅甸学生汉语心理动词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运用对比分析法教学
        一、缅甸语和汉语词义对比
        二、缅甸语和汉语用法对比
        三、母语与目的语句法功能对比
    第二节 语义、语用、语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语义、语用、语法方面要掌握
        二、语境教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状态心理动词的鉴别及分类[J]. 尹岗寿.  汉语学习. 2013(03)
[2]动词重叠概述[J]. 齐璐.  青春岁月. 2012(08)
[3]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现状综述[J]. 朱文豪.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9)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教学[J]. 杨翠.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5]英汉使役心理动词的形态分类和句法结构比较分析[J]. 王文斌,徐睿.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5(04)
[6]《荀子》心理动词研究[J]. 于正安.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7]从史实看汉缅语关系[J]. 黄树先.  语言研究. 2002(03)
[8]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J]. 江新.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01)
[9]不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心理动词[J]. 杨云.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9(01)
[10]语序重要[J]. 吴为章.  中国语文. 1995(06)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 文雅丽.北京语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研究[D]. 王妤诗.扬州大学 2015
[2]留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的偏误分析[D]. 华鑫.黑龙江大学 2015
[3]汉泰心理动词对比分析及偏误研究[D]. 陈月华.广西民族大学 2015
[4]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D]. 陈氏和(TRAN THI HOA).吉林大学 2012
[5]心理动词的语义与句法特点及偏误分析[D]. 郝薇.广西师范大学 2011
[6]现代汉语助词“着”的多角度研究[D]. 王唐燕.浙江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6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26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