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儒林外史》“就”“却”类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6 11:28
  《儒林外史》创作于十八世纪,是明清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语言接近当时的口语,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本文以《儒林外史》中“就”和“却”类词为研究对象,重点描述和分析其作为副词的用法,兼及其他虚词类和构词语素用法,据以探究清代口语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总结“就”“却”类词主要的历时发展特点,据以探求从清代到现代口语发展的一般规律。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就”和“便”的意义及用法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分析。第三章对“却”和“倒”的意义及用法进行详尽的描述和分析。第四章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探求“就”“却”类词主要的历时发展特点。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儒林外史》研究现状
        二、近代汉语副词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就"类词的静态分析
    第一节 "就"的意义及用法分析
        一、就_1——时间副词
        二、就_2——关联副词
        三、就_3——语气副词
        四、就_4——范围副词
        五、"就"的其他用法
    第二节 "便"的意义及用法分析
        一、便_1——时间副词
        二、便_2——关联副词
        三、便_3——语气副词
        四、"便"的其他用法
第三章 "却"类词的静态分析
    第一节 "却"的意义及用法分析
        一、语法意义分析
        二、句法形式分析
    第二节 "倒"的意义及用法分析
        一、语法意义分析
        二、句法形式分析
第四章 "就""却"类词的发展
    第一节 "就"类词的发展
        一、"就"类词与现代汉语里的对应词语比较
        二、与现代汉语相比,"就"类词的一些特殊意义及用法
        三、与现代汉语里对应句法格式比较
    第二节 "便"类词的发展
        一、"便"类词与现代汉语里的对应词语比较
        二、与现代汉语相比,"便"类词的一些特殊意义及用法
    第三节 "却"类词的发展
        一、"却"类词与现代汉语里的对应词语比较
        二、与现代汉语相比,"却"类词的一些特殊意义及用法
    第四节 "倒"类词的发展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就""便""却""倒"类词意义及用法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副词“就”的统一语法意义[J]. 孙镭.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12)
[2]副词“倒”及相关副词的语义功能和历时演变[J]. 李宗江.  汉语学报. 2005(02)
[3]“即、便、就”的历时关系[J]. 李宗江.  语文研究. 1997(01)
[4]谈“却”(卻)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与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J]. 董淑慧.  汉语学习. 1996(04)
[5]《西游记》中“却”的意义和用法[J]. 袁舫,王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S2)
[6]《水浒全传》中的虚词“便”与“就”[J]. 李思明.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1(01)
[7]《水浒》中“却”字的用法[J]. 王士毅.  黄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03)
[8]古代诗文中“就”的介词用法[J]. 王锳.  中国语文. 1992 (03)

硕士论文
[1]副词“就”的语法化历程及其语义研究[D]. 许娟.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27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27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