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音求字》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7 18:01
清永嘉人谢思泽的《因音求字》是一部以清末永嘉(楠溪)方音为标准音而编撰的字书。因是地方文献,又没有正式出版,得不到重视,长期以来未有学者予以研究。本学位论文以《因音求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因音求字》的研究,比较现在永嘉和温州等地的方言,再参照与谢思泽时期相近的传教士温州方言的记音,试图再现《因音求字》的语音系统。全文共七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介绍了《因音求字》的概况,包括成书背景、出版情况、体例和性质。第二章讨论《因音求字》的声母系统。利用内部拟构法和历史比较法,我们重构了《因音求字》时代永嘉方言的声母系统。第三章讨论《因音求字》的韵母系统。《因音求字》将当时的永嘉方言的韵母分为三十六个“韵”。《因音求字》的“韵”跟韵母并不一一对应。我们依据《因音求字》提供的材料,理清“韵”和韵母之间的关系,重构了清末永嘉方言的韵母系统。第四章介绍了《因音求字》的声调系统。第五章列出《因音求字》的同音字表。第六章比较中古汉语音系和《因音求字》音系的异同。从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三个方面,讨论了《因音求字》音系的历史来源。第七章比较现代永嘉方言音系和《因音...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概述
(二)《因音求字》概说
二、《因音求字》的声母系统
(一)第一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二)第二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三)第三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四)第四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五)第五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六)第六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七)小结
三、《因音求字》的韵母系统
(一)单元音韵母的归纳研究
(二)复元音韵母的归纳研究
(三)鼻韵尾韵母的归纳研究
(四)其他韵母的归纳研究
(五)小结
四、《因音求字》的声调系统
(一)《因音求字》四声八调的归纳与研究
(二)小结
五、《因音求字》同音字表
六、《因音求字》和中古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系统的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的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的比较研究
七、《因音求字》和现代永嘉方言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系统的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的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温州话中来自药韵的虚词“著”“却”“若”的读音、功能及相关问题[J]. 李萌,马贝加.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2]戴侗《六书故》所见宋代温州方音三例[J]. 陈源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3]《六书故》所见宋代温州方言字例说[J]. 陈源源,张龙.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4]永嘉方言声母清浊交替构词举隅[J]. 朱赛萍,金理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2)
[5]温州方言在过去一世纪的元音推移[J]. 刘镇发. 语言研究. 2006(02)
[6]温州话声母的文白读和中古声韵的构拟[J]. 吴安其. 南开语言学刊. 2006(01)
[7]温州话的韵母及其文白异读[J]. 吴安其. 南开语言学刊. 2005(02)
[8]瓯语乐清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J]. 蔡嵘.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9]浙江乐清方言音系[J]. 蔡嵘. 方言. 1999(04)
[10]温州话流摄一三等交替的特点[J]. 郑张尚芳.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4)
博士论文
[1]南部吴语韵母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 施俊.浙江大学 2013
[2]吴语瓯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D]. Pawel Matulewicz(帕维尔·玛突来维切).北京语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瑞安方言的形态音位现象[D]. 吴越.浙江大学 2016
[2]清民东瓯词韵研究[D]. 饶玲.温州大学 2016
[3]清末温州方言音系研究[D]. 张雪.福建师范大学 2015
[4]宋代温州籍文士诗文用韵研究[D]. 张康平.温州大学 2011
[5]瑞安话语音研究[D]. 陈海芳.浙江大学 2008
[6]温州方言语音研究[D]. 叶晓锋.上海师范大学 2008
[7]李孝光诗文用韵研究[D]. 陈建军.温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9863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概述
(二)《因音求字》概说
二、《因音求字》的声母系统
(一)第一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二)第二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三)第三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四)第四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五)第五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六)第六组声母的归纳研究
(七)小结
三、《因音求字》的韵母系统
(一)单元音韵母的归纳研究
(二)复元音韵母的归纳研究
(三)鼻韵尾韵母的归纳研究
(四)其他韵母的归纳研究
(五)小结
四、《因音求字》的声调系统
(一)《因音求字》四声八调的归纳与研究
(二)小结
五、《因音求字》同音字表
六、《因音求字》和中古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系统的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的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的比较研究
七、《因音求字》和现代永嘉方言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系统的比较研究
(二)韵母系统的比较研究
(三)声调系统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温州话中来自药韵的虚词“著”“却”“若”的读音、功能及相关问题[J]. 李萌,马贝加.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2]戴侗《六书故》所见宋代温州方音三例[J]. 陈源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3]《六书故》所见宋代温州方言字例说[J]. 陈源源,张龙.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4]永嘉方言声母清浊交替构词举隅[J]. 朱赛萍,金理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2)
[5]温州方言在过去一世纪的元音推移[J]. 刘镇发. 语言研究. 2006(02)
[6]温州话声母的文白读和中古声韵的构拟[J]. 吴安其. 南开语言学刊. 2006(01)
[7]温州话的韵母及其文白异读[J]. 吴安其. 南开语言学刊. 2005(02)
[8]瓯语乐清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J]. 蔡嵘.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9]浙江乐清方言音系[J]. 蔡嵘. 方言. 1999(04)
[10]温州话流摄一三等交替的特点[J]. 郑张尚芳.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4)
博士论文
[1]南部吴语韵母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 施俊.浙江大学 2013
[2]吴语瓯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D]. Pawel Matulewicz(帕维尔·玛突来维切).北京语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瑞安方言的形态音位现象[D]. 吴越.浙江大学 2016
[2]清民东瓯词韵研究[D]. 饶玲.温州大学 2016
[3]清末温州方言音系研究[D]. 张雪.福建师范大学 2015
[4]宋代温州籍文士诗文用韵研究[D]. 张康平.温州大学 2011
[5]瑞安话语音研究[D]. 陈海芳.浙江大学 2008
[6]温州方言语音研究[D]. 叶晓锋.上海师范大学 2008
[7]李孝光诗文用韵研究[D]. 陈建军.温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9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2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