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11:20
“X+人”作为一种语言单位存在于很多方言中,但目前有关这一现象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且存在很多分歧。洪洞方言的“X+人”也只是在《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稍有提及。本文以洪洞方言的“X+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静态描写法、比较分析法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旨在揭示“X+人”在洪洞方言中的主要特征,希望可以进一步丰富洪洞方言的研究成果,也为其它方言“X+人”式语言单位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洪洞县及明姜镇的地理、历史、人口、民族、方言情况及洪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及洪洞方言和“X+人”的研究现状,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及主要发音合作人情况等。第二章对洪洞方言里“X+人”的性质进行界定。首先通过对语音和构成成分的分析将其确定为词,然后针对其是形容词还是动词这一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将其定性为形容词。第三章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洪洞方言里的“X+人”进行分析研究。其在语义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可以表示“使人产生……的感觉的”,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重叠式可以有二叠式和三叠式,语用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感觉主体的移位。“X+人”在这三个方面的...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洪洞县及明姜镇概况
1.1.1 洪洞县概况
1.1.2 明姜镇概况
1.2 洪洞方言概况
1.2.1 洪洞方言简介
1.2.2 洪洞方言声韵调系统
1.3 本文的研究对象
1.4 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价值及语料来源
1.4.1 选题缘由
1.4.2 研究价值
1.4.3 语料来源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1 静态描写方法
1.5.2 比较方法
第2章 “X+人”的性质
2.1 是词还是词组的问题
2.2 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即词性问题
第3章 洪洞方言“X+人”使感形容词的语法、语义、语用分析
3.1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语法分析
3.1.1 分类
3.1.2 句法功能
3.1.3 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3.1.4 与其他成分的组合能力
3.1.5 变换形式分析
3.2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语义研究
3.2.1 语义特点
3.2.2 语义指向分析
3.3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语用分析
3.3.1 语用功能
3.3.2 语用特征
第4章 洪洞方言“X+人”使感形容词的比较研究
4.1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共时比较
4.1.1 与普通话“X+人”式致使词的比较
4.1.2 与其它方言“X+人”式语言单位的比较
4.2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历时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省的汉语方言[J]. 沈明. 方言. 2008(04)
[2]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J]. 朱秀兰,李巧兰. 兰州学刊. 2007(08)
[3]湘语中的“V人”类自感词[J]. 罗昕如.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5)
[4]中国有个洪洞县[J]. 高洪元. 沧桑. 2006(03)
[5]晋语核心词汇研究[J]. 陈庆延. 语文研究. 2001(03)
[6]方言自感动词“V人”式综述[J]. 刘瑞明. 汉字文化. 1999(03)
[7]稷山话中的词缀“日”和“人”[J]. 赵宏因.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3)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D]. 郭姝慧.北京语言大学 2004
[2]《史记》量词研究[D]. 李宗澈.复旦大学 2004
[3]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 宛新政.复旦大学 2004
[4]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 周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长子方言语法特色研究[D]. 胡雷.湘潭大学 2009
[2]“反正”的多角度研究[D]. 于丹.吉林大学 2007
[3]现代汉语“之”字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 吴永存.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两+N”结构的多角度研究[D]. 张素宁.湖南师范大学 2006
[5]高平方言语汇研究[D]. 李金梅.南京师范大学 2006
[6]长治方言中的使感结构研究[D]. 王利.河北大学 2005
[7]表时间的“等”字结构及其句式研究[D]. 彭晓辉.湖南师范大学 2005
[8]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性特征[D]. 武玉芳.山西大学 2003
[9]“V在+L”格式研究[D]. 邵洪亮.上海师范大学 2003
[10]山西洪洞方言语气词研究[D]. 弯淑萍.天津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32803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洪洞县及明姜镇概况
1.1.1 洪洞县概况
1.1.2 明姜镇概况
1.2 洪洞方言概况
1.2.1 洪洞方言简介
1.2.2 洪洞方言声韵调系统
1.3 本文的研究对象
1.4 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价值及语料来源
1.4.1 选题缘由
1.4.2 研究价值
1.4.3 语料来源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1 静态描写方法
1.5.2 比较方法
第2章 “X+人”的性质
2.1 是词还是词组的问题
2.2 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即词性问题
第3章 洪洞方言“X+人”使感形容词的语法、语义、语用分析
3.1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语法分析
3.1.1 分类
3.1.2 句法功能
3.1.3 与虚词的组合能力
3.1.4 与其他成分的组合能力
3.1.5 变换形式分析
3.2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语义研究
3.2.1 语义特点
3.2.2 语义指向分析
3.3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语用分析
3.3.1 语用功能
3.3.2 语用特征
第4章 洪洞方言“X+人”使感形容词的比较研究
4.1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共时比较
4.1.1 与普通话“X+人”式致使词的比较
4.1.2 与其它方言“X+人”式语言单位的比较
4.2 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历时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省的汉语方言[J]. 沈明. 方言. 2008(04)
[2]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J]. 朱秀兰,李巧兰. 兰州学刊. 2007(08)
[3]湘语中的“V人”类自感词[J]. 罗昕如.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5)
[4]中国有个洪洞县[J]. 高洪元. 沧桑. 2006(03)
[5]晋语核心词汇研究[J]. 陈庆延. 语文研究. 2001(03)
[6]方言自感动词“V人”式综述[J]. 刘瑞明. 汉字文化. 1999(03)
[7]稷山话中的词缀“日”和“人”[J]. 赵宏因.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3)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D]. 郭姝慧.北京语言大学 2004
[2]《史记》量词研究[D]. 李宗澈.复旦大学 2004
[3]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 宛新政.复旦大学 2004
[4]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 周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长子方言语法特色研究[D]. 胡雷.湘潭大学 2009
[2]“反正”的多角度研究[D]. 于丹.吉林大学 2007
[3]现代汉语“之”字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 吴永存.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两+N”结构的多角度研究[D]. 张素宁.湖南师范大学 2006
[5]高平方言语汇研究[D]. 李金梅.南京师范大学 2006
[6]长治方言中的使感结构研究[D]. 王利.河北大学 2005
[7]表时间的“等”字结构及其句式研究[D]. 彭晓辉.湖南师范大学 2005
[8]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性特征[D]. 武玉芳.山西大学 2003
[9]“V在+L”格式研究[D]. 邵洪亮.上海师范大学 2003
[10]山西洪洞方言语气词研究[D]. 弯淑萍.天津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32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3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