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刀”、“雷”、“囧”、“槑”:网络翻新词语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19:28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时下,在网络交流中出现了大量的翻新词语,尤其是单音节词语。本文特选取“刀”、“雷”、“囧”和“槑”作为研究个案,试图从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角度来分析这些网络新词语,力求对这特殊的语言现象有一个比较细致、深入和综观的认识。第一章是对网络翻新词语“刀”的研究。首先,搜集大量有关“刀”的网络语料,然后根据不同用法进行分类,最后探讨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借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来分析,认为“刀”字新用是源于人们心理上识别“刀”这个认知域里的突显原则。第二章是对网络翻新词语“雷”的研究。首先,整理网络上“雷”字用法的两种类型。其次,运用心理学理论来分析,提出勇于创新是“雷”字翻新使用的直接原因。再次,从语言经济性原则来看,“雷”字新用是简洁、省力的体现。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来考察,“雷”字新用实际上是人们通过相似联想进行隐喻思维的结果。第三章是对网络翻新词语“囧”的研究。首先,对“囧”字进行考证,得出这个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其次,对“囧”字的用法进行梳理,分出三类。最后,从象似性思维认知上来寻找字形象似性和字音象似性的理据。第四章是...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新词语研究概述
        0.1.1 研究现状
        0.1.2 发展趋势
    0.2 本文研究计划
        0.2.1 范围和目的
        0.2.2 语料和方法
第一章 网络翻新词语"刀"
    1.1 "刀"字用法的基本类型
        1.1.1 "小刀"与"大刀"
        1.1.2 "指甲刀"、"卷笔刀"和"水果刀"
    1.2 "刀"字新用的深层解释
        1.2.1 "刀"与英语中的"dollars"
        1.2.2 "刀"与"美元"和"美刀"
        1.2.3 "刀"与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
    1.3 小结
第二章 网络翻新词语"雷"
    2.1 "雷"字用法的基本类型
        2.1.1 作形容词用的"雷"
        2.1.2 作动词用的"雷"
    2.2 "雷"字新用的原因
        2.2.1 求新求异的心理表达
        2.2.2 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
        2.2.3 隐喻认知理论的反映
    2.3 小结
第三章 网络翻新词语"囧"
    3.0 "囧"字的考证
    3.1 "囧"字用法的基本类型
        3.1.1 "囧"作形容词
        3.1.2 "囧"作动词
        3.1.3 "囧"作名词
    3.2 "囧"字新用的认知考察
        3.2.1 字形象似性的认知理据
        3.2.2 字音象似性的认知理据
    3.3 小结
第四章 网络翻新词语"槑"
    4.0 "槑"字的考证
    4.1 "槑"字用法的基本类型
        4.1.1 "槑"作"呆"用
        4.1.2 "槑"作"没"用
        4.1.3 "槑"作"美"用
    4.2 "槑"字新用的原因探讨
        4.2.1 求新求异的社会心理
        4.2.2 象似性理论的认知理据
    4.3 小结
第五章 网络翻新词语综观
    5.1 流行原因浅探
        5.1.1 单音优势的支撑
        5.1.2 网络语境的推动
        5.1.3 求新心理的促进
        5.1.4 类比认知的扶助
    5.2 对网络翻新词语的不同评价
        5.2.1 积极评价:宽容一些,顺其自然
        5.2.2 消极评价:破坏汉语规范,必须禁止
        5.2.3 中性评价:语言发展的正常现象,可以理解
    5.3 有关网络翻新词语规范化的思考
        5.3.1 适当吸收
        5.3.2 合理引导
第六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囧”字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 李丹.  才智. 2009(34)
[2]囧及网络“囧”词研究[J]. 王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3]谈“囧”[J]. 黄胜兰.  衡水学院学报. 2009(05)
[4]“囧”及“囧”家族的隐喻认知研究[J]. 李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
[5]网络、报纸流行的“囧”字的词汇意义、修辞价值及相关讨论[J]. 施发笔.  毕节学院学报. 2009(09)
[6]“雷”族新词的产生机制及社会文化心态[J]. 陈培.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7]“雷”族新词的产生机制及社会文化心态[J]. 陈培.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 (03)
[8]符号学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传播——以“囧”为例[J]. 李玉洁.  东南传播. 2009(08)
[9]网络传播词“雷”的语义生成理据[J]. 周旭,谭静怡.  东南传播. 2009(08)
[10]“囧”——从汉字修辞作品到网络新词[J]. 马晓晨.  汉字文化. 2009(04)

博士论文
[1]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 李勇忠.复旦大学 2004
[2]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 徐章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论广告语言的象似修辞[D]. 温玲霞.河南科技大学 2008
[2]认知框架下转喻的内在机制解析[D]. 柳安娜.吉林大学 2008
[3]《红楼梦》植物隐喻认知研究[D]. 田晓莉.曲阜师范大学 2008
[4]象似性与隐喻关系初探[D]. 韩国春.上海交通大学 2007
[5]网络词语研究[D]. 申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6]网络语言考察[D]. 陈娴.南京师范大学 2007
[7]语言规范层次性的个案分析[D]. 冷新吾.广州大学 2007
[8]语言符号音义象似性研究[D]. 应学凤.南昌大学 2007
[9]转喻的认知研究:汉语作为转喻的语言[D]. 熊佳娟.辽宁师范大学 2007
[10]网络语言中的隐喻[D]. 刘璐.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35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35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