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3 21:26
本文的研究是在跨语言(专指汉藏语系语言)的视角下来研究现代汉语动量词,说明动量词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并进而阐述在汉藏语内部有关于动量词的一些共通点。在当代语言类型学理论新成果的支撑下,详细阐述现代汉语动量短语的句法功能,认为动量短语在动词后做宾语是具有一定的依据的,且把动量词置于跨语言的视角之下并做出跨语言的考察分析,从而进一步来验证在汉语内部所得到的这些认识。另外在汉藏语系语言内,有着这样一个共通的特点:虽然动量词是量词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但是数量的发展确很缓慢。究其原因,本文梳理出了三点,一是在认识上所产生的;二是在语音清晰度上所产生的;三是在语言类型上所产生的。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对象
1.1.2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汉藏语动量词的研究概况
1.2.1 汉语族动量词的研究概况
1.2.2 汉臧语系(除汉语族之外)动量词的研究状况
1.3 动量词研究的难点及本文的创新点
1.3.1 动量词研究的难点
1.3.2 本文的创新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2章 理论基础:当代语言类型学理论
2.1 语言描写:蕴含共性
2.2 功能解释:"语义靠近"和"可别度领先"
2.2.1 语义靠近
2.2.2 可别度
2.3 从两因素互动的"四缺一"到"六缺二"格局
2.3.1 "四缺一"动因分析
2.3.2 "六缺二"分析
第3章 现代汉语动量词及其跨语言考察
3.1 现代汉语动量词
3.1.1 对于动量词的认识
3.2 汉藏语系语言中的动量词
3.2.1 藏缅语族
3.2.2 侗台语族
3.2.3 苗瑶语族
3.3 制约动量词产生和发展的类型学动因
3.3.1 认识上的表达动因
3.3.2 语音清晰度的动因
3.3.3 语言类型动因
第4章 现代汉语动量短语的句法及其跨语言考察
4.1 现代汉语动量短语的句法
4.1.1 前人对于动量短语句法属性概述
4.1.2 从新的角度分析动量短语语法功能
4.2 汉藏语系语言中的动量短语
4.2.1 汉藏语动量短语
4.2.2 说明
第5章 简要的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鹤庆白语量词及其语法结构特征[J]. 赵金灿.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2]述补结构还是述宾结构?——“洗一次”的句法结构探微[J]. 马菊华,冯志华.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03)
[3]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 陆丙甫. 当代语言学. 2005(01)
[4]唐五代动量词初探[J]. 李建平.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5]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 刘街生. 语言研究. 2003(02)
[6]“V+数词(一)+动量词+N”的认知分析[J]. 田皓,甘智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2)
[7]试析《居延新简》中的动量词[J]. 陈练军. 龙岩师专学报. 2002(05)
[8]《金瓶梅词话》专用动量词研究[J]. 李爱民.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9]汉英量词之比较[J]. 王晓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10]是动量词短语,还是一种动词的重叠形式——关于《现代汉语》中“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的探讨[J]. 陈慧,张志.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S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事件量词的语义和句法[D]. 刘辉.上海师范大学 2009
[2]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 李明.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汉韩量词对比研究[D]. 南仁玉.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和越南语数量短语比较研究[D]. 阮春面.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汉泰语量词比较研究[D]. 龙伟华.云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48017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对象
1.1.2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汉藏语动量词的研究概况
1.2.1 汉语族动量词的研究概况
1.2.2 汉臧语系(除汉语族之外)动量词的研究状况
1.3 动量词研究的难点及本文的创新点
1.3.1 动量词研究的难点
1.3.2 本文的创新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2章 理论基础:当代语言类型学理论
2.1 语言描写:蕴含共性
2.2 功能解释:"语义靠近"和"可别度领先"
2.2.1 语义靠近
2.2.2 可别度
2.3 从两因素互动的"四缺一"到"六缺二"格局
2.3.1 "四缺一"动因分析
2.3.2 "六缺二"分析
第3章 现代汉语动量词及其跨语言考察
3.1 现代汉语动量词
3.1.1 对于动量词的认识
3.2 汉藏语系语言中的动量词
3.2.1 藏缅语族
3.2.2 侗台语族
3.2.3 苗瑶语族
3.3 制约动量词产生和发展的类型学动因
3.3.1 认识上的表达动因
3.3.2 语音清晰度的动因
3.3.3 语言类型动因
第4章 现代汉语动量短语的句法及其跨语言考察
4.1 现代汉语动量短语的句法
4.1.1 前人对于动量短语句法属性概述
4.1.2 从新的角度分析动量短语语法功能
4.2 汉藏语系语言中的动量短语
4.2.1 汉藏语动量短语
4.2.2 说明
第5章 简要的余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鹤庆白语量词及其语法结构特征[J]. 赵金灿.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2]述补结构还是述宾结构?——“洗一次”的句法结构探微[J]. 马菊华,冯志华.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03)
[3]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 陆丙甫. 当代语言学. 2005(01)
[4]唐五代动量词初探[J]. 李建平.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5]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 刘街生. 语言研究. 2003(02)
[6]“V+数词(一)+动量词+N”的认知分析[J]. 田皓,甘智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2)
[7]试析《居延新简》中的动量词[J]. 陈练军. 龙岩师专学报. 2002(05)
[8]《金瓶梅词话》专用动量词研究[J]. 李爱民.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9]汉英量词之比较[J]. 王晓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10]是动量词短语,还是一种动词的重叠形式——关于《现代汉语》中“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的探讨[J]. 陈慧,张志.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S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事件量词的语义和句法[D]. 刘辉.上海师范大学 2009
[2]西双版纳傣语量词研究[D]. 李明.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汉韩量词对比研究[D]. 南仁玉.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现代汉语和越南语数量短语比较研究[D]. 阮春面.华中师范大学 2006
[3]汉泰语量词比较研究[D]. 龙伟华.云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48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4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