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即使”实言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5 18:22
  “即使”所引导的分句既可以表示假设,也可以表示事实。这一现象早已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邢福义先生(1985)在研究“即使”句时,就已经将其划分为“即使”假言句和“即使”实言句,并专门撰文对“即使”实言句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本文立足于前贤已有研究,在深入考察现代汉语的“即使”实言句的基础上,试图对其成因进行探究。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总结了目前学界对“即使”句的研究现状,交代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至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主要对“即使”实言句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和分类,通过分析语料,并结合前贤的分类,我们按照“即使”前件与其语境的关系,对“即使”实言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描写:1)“即使”前件中代词对前语境的指代;2)“即使”前件与语境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三大类:补充说明,解注说明和总结说明;3)“即使”前件与前境的语用关系。“即使”实言句可以起到:淡化效果,强化信息,表达说话人的谦虚委婉,无奈与决心,以及强化主观等语用效果。第三章,则主要对“即使”实言句的成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即使”这一句式能够表达实言的原因主要有五...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源起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目的
    1.2 相关研究与思考
        1.2.1 “即使”句的研究
        1.2.2 “即使”句的分类研究
        1.2.3 “即使”假言句的研究
        1.2.4 “即使”实言句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即使”实言句的判别及其与语境的关系
    2.1 “即使”实言句的判别
        2.1.1 “即使”实言句
        2.1.2 “即使”假言句
    2.2 “即使”实言句与语境的关系
        2.2.1 “即使”分句中代词与前境O的指称关系
        2.2.2 “即使”分句与前境O的语义关系
        2.2.3 “即使”分句与前境O的语用关系
第三章 “即使”实言句的成因分析
    3.1 语法层面
        3.1.1 词汇义的积淀影响
        3.1.2 语义对格式的选择
    3.2 语用层面
        3.2.1 语境义的激化效果
        3.2.2 创新意识的要求
        3.2.3 翻译作品的影响
    3.3 认知层面
        3.3.1 虚实转化
        3.3.2 原型理论
第四章 “即使”实言句与相关复句的比较
    4.1 “即使”实言句与“即使”假言句的比较
        4.1.1 “即使”实言句与“即使”假言句的区别
        4.1.2 “即使”实言句与“即使”假言句的转化
    4.2 “即使”实言句与“虽然”句的比较
        4.2.1 “即使”实言句与“虽然”句的区别与联系
        4.2.2 可替代与不可替代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用“即使……也……”句式进行可能性推论分析的问题研究[J]. 傅赢.  语文教学通讯. 2018(31)
[2]让步条件连词到让步连词的语义演变[J]. 徐朝红.  语言科学. 2017(05)
[3]“即使……也”的语义结构[J]. 聂仁发.  语言研究. 2017(01)
[4]留学生“即使p,也q”复句的习得研究[J]. 曹冬雪,全继月.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1)
[5]“尽管”“虽然”与“即使”的用法分析[J]. 徐姝阳.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11)
[6]非实言类“虽然”句的多维分析[J]. 倪涛.  汉语学习. 2016(05)
[7]汉语(非)现实范畴的显赫性与扩张性——跨语言原型范畴化视角[J]. 于秀金.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05)
[8]“即使X,也是Y”句式的认知识解[J]. 李芋均,文旭.  外国语文. 2015(06)
[9]从梯级的角度阐释“即使”句式及教学建议[J]. 王瑞烽.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 2015(00)
[10]“即使连X,Y”嵌套结构[J]. 安婷,董文霞.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9)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D]. 许红花.吉林大学 2015
[2]现代汉语让步条件句认知研究[D]. 韩启振.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现代汉语无条件让步句研究[D]. 李莉莉.吉林大学 2011
[4]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 王晓凌.复旦大学 2007
[5]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D]. 罗晓英.暨南大学 2006
[6]现代汉语非现实范畴的句法实现[D]. 李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套层研究[D]. 张信平.信阳师范学院 2018
[2]现代汉语“即使p,也q”复句套用现象分析[D]. 吴春枝.南京师范大学 2018
[3]汉语纵予连词演变研究[D]. 赵艳.重庆师范大学 2017
[4]让步义句式“即使/哪怕/就是A也B”的比较研究[D]. 段姝.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5]逻辑学视角下非现实范畴时态差异研究[D]. 张鑫.吉林大学 2017
[6]“哪怕A,也B”句式探析[D]. 李向阳.陕西理工学院 2016
[7]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即使”句研究[D]. 林诗琴.湖南师范大学 2016
[8]现代汉语“再X也Y”格式研究[D]. 蒋玉琴.南京师范大学 2016
[9]“即使”句与相关复句的比较研究[D]. 马乐.陕西理工学院 2015
[10]现代汉语“虽然A,但是B”与“即使A,也B”句式比较[D]. 李玮曼.陕西理工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648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48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