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隐喻说研究 ——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参照
发布时间:2022-09-24 22:18
隐喻问题是钱锺书主要的兴趣点之一。钱锺书的隐喻研究与他在治学上的两个主要特点即跨越文化边界的平行研究和跨越学科边界的广泛参考密切相关。钱锺书经常以隐喻上的共性证明中外语言、文化上的共性。另外,钱锺书的隐喻研究涉及诗学、哲学、宗教、艺术、心理学等问题。钱锺书在治学上喜欢"采二西之书,以供三隅之反"。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于对钱锺书的研究上。因此,以当代隐喻理论中的最具影响力的一派即以莱考夫、约翰逊为代表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参照,对钱锺书的隐喻研究进行重新发明,或许会使我们增进对其诸多论断的理解。恰好钱锺书本人在著作中也多次征引了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名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为本论文的立论提供了直接的支持。另外,概念隐喻理论也涉及诗学、哲学、宗教、艺术、心理学、语言比较与文化比较等各方面的问题,因而与钱锺书的隐喻研究有很强的可比性。我们可以就这些与隐喻相关的问题,将钱锺书和莱考夫的观点进行对比。由于其特有的治学风格,钱锺书的隐喻研究比较零散,而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却是一个高度系统的学说。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参照,我们可以看清钱锺书的许多片段的论述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化对他的许多观点的理解,进而揭...
【文章页数】:2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钱锺书与隐喻
一 求同与辨异
二 语义学
三 隐喻
第二节 作为参照系的当代隐喻理论
一 概念隐喻理论的内容
二 概念隐喻理论的影响
三 钱锺书与概念隐喻理论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 何为隐喻
二 钱学与隐喻
三 其他相关研究
第四节 论述框架
一 章节安排
二 论文的创新点和目标
第一章 钱锺书、莱考夫的初步对比
第一节 钱锺书的隐喻研究
一 对隐喻本身的探讨
二 隐喻涉及的其他问题
第二节 概念隐喻理论
一 认知语言学
二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学说
第三节 异同简述
一 共性
二 差异
第四节 两例个案
一 以空喻时
二 "学习是进食"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两柄多边与跨域映射
第一节 月喻、镜喻之多边分析
第二节 两派学说对比与沟通
第三节 喻例分析
一 筏桥车梯喻
二 蚕茧喻
三 方圆喻
第四节 两柄喻例分析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语词隐喻
第一节 相关著作中的语词隐喻研究
一 钱著中的语词隐喻研究
二 认知语言学中的语词隐喻研究
第二节 语词隐喻之各情形
一 类同引申
二 跨概念域的系统性引申
三 分叉式引申
四 汇合式引申
第三节 语词隐喻与训诂、翻译
一 训诂与语词隐喻
二 翻译与语词隐喻
三 训诂与翻译的共性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隐喻与文本阐释
第一节 文本中的隐喻的形态与特征
第二节 隐喻与正解、曲解、歧解
一 正解
二 曲解
三 歧解
第三节 隐喻解读的促发和限制因素
一 语言和语境
二 作者与解读者心理
三 社会、文化因素
四 认知限制
第四节 阐释的内在张力
一 求正解
二 无达诂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易》之象与《诗》之比
第一节 认知诗学与肉身中的哲学
一 认知诗学的隐喻观
二 肉身中的哲学
第二节 智性隐喻与诗性隐喻的共性
一 知情相关
二 具身经验与共享隐喻
三 智性隐喻的两重性
第三节 隐喻类别上的差异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隐喻研究与文化比较
第一节 钱锺书式考察
第二节 莱考夫式考察
一 机制之差异
二 形态之差异
三 成因之差异
第三节 隐喻与义理探究
一 刘皓明的质疑
二 "奥伏赫变"与"易"
三 译介上的证明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理解是看见"的"正言若反"
第一节 "理解是看见"与"假目喻知"
第二节 "理解是看见"的正论与反论
第三节 "正言若反"的理路分析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先秦汉语与希伯来语道路喻考略
第一节 曾德尔与概念隐喻理论
第二节 喻例采集
一 "行事是行路"
二 "生活是行路,命运是遭际"
第三节 相关哲学观念
一 德福关系
二 道路喻类型同异
第四节 结语
余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J]. 闫月珍.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6)
[2]如虫蚀木,偶尔成文——兼谈“一喻之两柄”的历时性演变[J]. 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2010(05)
[3]钱钟书翻译实践论[J]. 聂友军. 中国比较文学. 2008(03)
[4]从“象喻之辨”看钱钟书的中道观[J]. 赵利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3(06)
[5]喻苑巨擘──浅论钱钟书在比喻理论上的杰出贡献[J]. 李忠初.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1)
[6]语言形象与世界万物的多边两柄——钱钟书比喻哲学论析[J]. 胡范铸.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4)
[7]喻之二柄与喻之多边[J]. 李苏鸣. 当代修辞学. 1984(01)
博士论文
[1]汉字构造的隐喻研究[D]. 周运会.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钱锺书视域中的翻译之名与译品之实[D]. 葛中俊.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80966
【文章页数】:2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钱锺书与隐喻
一 求同与辨异
二 语义学
三 隐喻
第二节 作为参照系的当代隐喻理论
一 概念隐喻理论的内容
二 概念隐喻理论的影响
三 钱锺书与概念隐喻理论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 何为隐喻
二 钱学与隐喻
三 其他相关研究
第四节 论述框架
一 章节安排
二 论文的创新点和目标
第一章 钱锺书、莱考夫的初步对比
第一节 钱锺书的隐喻研究
一 对隐喻本身的探讨
二 隐喻涉及的其他问题
第二节 概念隐喻理论
一 认知语言学
二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学说
第三节 异同简述
一 共性
二 差异
第四节 两例个案
一 以空喻时
二 "学习是进食"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两柄多边与跨域映射
第一节 月喻、镜喻之多边分析
第二节 两派学说对比与沟通
第三节 喻例分析
一 筏桥车梯喻
二 蚕茧喻
三 方圆喻
第四节 两柄喻例分析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语词隐喻
第一节 相关著作中的语词隐喻研究
一 钱著中的语词隐喻研究
二 认知语言学中的语词隐喻研究
第二节 语词隐喻之各情形
一 类同引申
二 跨概念域的系统性引申
三 分叉式引申
四 汇合式引申
第三节 语词隐喻与训诂、翻译
一 训诂与语词隐喻
二 翻译与语词隐喻
三 训诂与翻译的共性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隐喻与文本阐释
第一节 文本中的隐喻的形态与特征
第二节 隐喻与正解、曲解、歧解
一 正解
二 曲解
三 歧解
第三节 隐喻解读的促发和限制因素
一 语言和语境
二 作者与解读者心理
三 社会、文化因素
四 认知限制
第四节 阐释的内在张力
一 求正解
二 无达诂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易》之象与《诗》之比
第一节 认知诗学与肉身中的哲学
一 认知诗学的隐喻观
二 肉身中的哲学
第二节 智性隐喻与诗性隐喻的共性
一 知情相关
二 具身经验与共享隐喻
三 智性隐喻的两重性
第三节 隐喻类别上的差异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隐喻研究与文化比较
第一节 钱锺书式考察
第二节 莱考夫式考察
一 机制之差异
二 形态之差异
三 成因之差异
第三节 隐喻与义理探究
一 刘皓明的质疑
二 "奥伏赫变"与"易"
三 译介上的证明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理解是看见"的"正言若反"
第一节 "理解是看见"与"假目喻知"
第二节 "理解是看见"的正论与反论
第三节 "正言若反"的理路分析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先秦汉语与希伯来语道路喻考略
第一节 曾德尔与概念隐喻理论
第二节 喻例采集
一 "行事是行路"
二 "生活是行路,命运是遭际"
第三节 相关哲学观念
一 德福关系
二 道路喻类型同异
第四节 结语
余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J]. 闫月珍.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6)
[2]如虫蚀木,偶尔成文——兼谈“一喻之两柄”的历时性演变[J]. 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2010(05)
[3]钱钟书翻译实践论[J]. 聂友军. 中国比较文学. 2008(03)
[4]从“象喻之辨”看钱钟书的中道观[J]. 赵利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3(06)
[5]喻苑巨擘──浅论钱钟书在比喻理论上的杰出贡献[J]. 李忠初.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1)
[6]语言形象与世界万物的多边两柄——钱钟书比喻哲学论析[J]. 胡范铸.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4)
[7]喻之二柄与喻之多边[J]. 李苏鸣. 当代修辞学. 1984(01)
博士论文
[1]汉字构造的隐喻研究[D]. 周运会.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钱锺书视域中的翻译之名与译品之实[D]. 葛中俊.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80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8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