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4 18:21
The dissertation adopted an outward research approach which is from meanings to the grammatical forms to analize the system of the quantity categories in per-Qin Chinese. It established the grammatical forms system of the quantity categories in the per-Qin chinese. On this basis it has expanded diachronic comparative study Which is from a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o study the common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s of quantity in ancient Chinese and modern Chinese. The paper reveale...
【文章页数】:2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意义
1.2 关于量范畴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选题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创新之处
1.5 选题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2 先秦汉语的数词、量词系统
2.1 数词系统
2.2 量词系统(单位词/分类词)
2.3 小结
3 先秦汉语的量化词
3.1 全称量化词(universal quantifier)
3.2 存在量化词(existent quantifier)
3.3 小结
4 先秦汉语的事物量
4.1 事物量的语形表现
4.2 量元化及先秦汉语的量元化手段
4.3 事物量的语法特征
4.4 小结
5 先秦汉语的行为量
5.1 频次量的语形表现与语法特征
5.2 频次量的特征与汉语动量词发展
5.3 小结
6 先秦汉语的时间量
6.1 时间词及其数量语义特征
6.2 时间点、时间段表达方式
6.3 先秦汉语中时间量语表形式与事物量、行为量表达
6.4 小结
7 先秦汉语的空间量
7.1 空间量的语形表现及语法特征
7.2 空间量标记
7.3 度量衡单位词的量元化功能与空间量
7.4 小结
8 先秦汉语的模糊量
8.1 模糊量语表形式及语法语义特征
8.2 多量与小量
8.3 数词连用与模糊量
8.4 先秦汉语人称数量表达式与准人称复数标记
8.5 小结
9 量元化手段的显性化及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动因
9.1 个体量词的产生和发展演变
9.2 汉语个体量词产生发展的动因
9.3 小结
10 量词性语言的复数标记
10.1 量词性语言复数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10.2 从复数标记看先秦汉语类型学特征
10.3 小结
11 结论
11.1 结论
11.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先秦汉语量词分类表
附录2 《左传》数量名搭配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三斤鱼”的歧义现象看个体名词与度量词的相互搭配(一)[J]. 龙涛,杨逢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3)
[2]“一介之使”再辨——兼谈量词“介”的发展[J]. 胡世文,徐朝红. 云梦学刊. 2007(02)
[3]从数和整体意义看集合量词的性质、范围和类别[J]. 宗守云. 语言科学. 2007(01)
[4]古汉语度量范畴初探[J]. 王海棻. 语言科学. 2006(05)
[5]百年来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J]. 李建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6]量词“头”源流浅探[J]. 王彤伟. 语言科学. 2005(03)
[7]藏缅语数量短语的演变机制[J]. 杨将领. 民族语文. 2005(03)
[8]汉语量词“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现[J]. 储泽祥,魏红. 语言科学. 2005(02)
[9]论藏缅语的反响型名量词[J]. 戴庆厦,蒋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02)
[10]“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J]. 曾传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模糊量研究[D]. 杨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 周娟.暨南大学 2007
[3]俄汉语量范畴研究[D]. 刘柏威.黑龙江大学 2006
[4]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 蒋颖.中央民族大学 2006
[5]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 吴春相.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 陈淑梅.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 李善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先秦到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量词历时研究[D]. 李富良.广西民族大学 2007
[2]数量范畴及其表现形式[D]. 全湘燕.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先秦汉语时间名词隐喻研究[D]. 胡琴.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 亓文香.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85534
【文章页数】:2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意义
1.2 关于量范畴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选题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创新之处
1.5 选题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2 先秦汉语的数词、量词系统
2.1 数词系统
2.2 量词系统(单位词/分类词)
2.3 小结
3 先秦汉语的量化词
3.1 全称量化词(universal quantifier)
3.2 存在量化词(existent quantifier)
3.3 小结
4 先秦汉语的事物量
4.1 事物量的语形表现
4.2 量元化及先秦汉语的量元化手段
4.3 事物量的语法特征
4.4 小结
5 先秦汉语的行为量
5.1 频次量的语形表现与语法特征
5.2 频次量的特征与汉语动量词发展
5.3 小结
6 先秦汉语的时间量
6.1 时间词及其数量语义特征
6.2 时间点、时间段表达方式
6.3 先秦汉语中时间量语表形式与事物量、行为量表达
6.4 小结
7 先秦汉语的空间量
7.1 空间量的语形表现及语法特征
7.2 空间量标记
7.3 度量衡单位词的量元化功能与空间量
7.4 小结
8 先秦汉语的模糊量
8.1 模糊量语表形式及语法语义特征
8.2 多量与小量
8.3 数词连用与模糊量
8.4 先秦汉语人称数量表达式与准人称复数标记
8.5 小结
9 量元化手段的显性化及汉语个体量词产生的动因
9.1 个体量词的产生和发展演变
9.2 汉语个体量词产生发展的动因
9.3 小结
10 量词性语言的复数标记
10.1 量词性语言复数标记的类型学特征
10.2 从复数标记看先秦汉语类型学特征
10.3 小结
11 结论
11.1 结论
11.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先秦汉语量词分类表
附录2 《左传》数量名搭配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三斤鱼”的歧义现象看个体名词与度量词的相互搭配(一)[J]. 龙涛,杨逢彬.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3)
[2]“一介之使”再辨——兼谈量词“介”的发展[J]. 胡世文,徐朝红. 云梦学刊. 2007(02)
[3]从数和整体意义看集合量词的性质、范围和类别[J]. 宗守云. 语言科学. 2007(01)
[4]古汉语度量范畴初探[J]. 王海棻. 语言科学. 2006(05)
[5]百年来古汉语量词研究述评[J]. 李建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6]量词“头”源流浅探[J]. 王彤伟. 语言科学. 2005(03)
[7]藏缅语数量短语的演变机制[J]. 杨将领. 民族语文. 2005(03)
[8]汉语量词“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现[J]. 储泽祥,魏红. 语言科学. 2005(02)
[9]论藏缅语的反响型名量词[J]. 戴庆厦,蒋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02)
[10]“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J]. 曾传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模糊量研究[D]. 杨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 周娟.暨南大学 2007
[3]俄汉语量范畴研究[D]. 刘柏威.黑龙江大学 2006
[4]汉藏语系名量词研究[D]. 蒋颖.中央民族大学 2006
[5]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 吴春相.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 陈淑梅.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 李善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先秦到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量词历时研究[D]. 李富良.广西民族大学 2007
[2]数量范畴及其表现形式[D]. 全湘燕.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先秦汉语时间名词隐喻研究[D]. 胡琴.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 亓文香.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85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8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