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6 10:57
  对“V不C”结构的词汇化的研究,前人的研究多是研究单个案例,描写单个“V不C”结构的词汇化过程,并分析词汇化过程中的动因和机制。但是单个的研究不能反映出“V不C”结构这一个大类的词汇化特点,因此本文试图以“V不C”结构这一个大类为研究对象,探讨“V不C”结构词汇化的过程,语义基础以及发生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 文章的绪论部分对“V不C”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角度。第二部分描写了“V不C”结构在共时平面的用法分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将“V不C”结构词汇化的过程进行了描写。第三部分指出“V不C”结构的典型语义有两个:一是表达“企望义”,一是表达“可能义”,其中“V”和“C”的典型语义特征与表达“企望义”密切相关。词汇化程度较高的“V不C”结构“V”的语义特征为较弱的“动作性”,“C”的语义特征为较弱的“目标性”,整个“V不C”结构体现出较弱的“企望义”。这个部分对“V不C”结构词汇化过程中语义的演变路径也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V不C”结构词汇化的机制和动因进行了分析。隐喻机制在“V不C”结构词汇化为动词和形容词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使用隐喻机制...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 “V 不C”结构的研究综述
        1.2.1 “V 不C”结构来源研究综述
        1.2.2 “V 不C”结构共时研究综述
        1.2.3 “V 不C”结构词汇化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角度
        1.3.1 句法、语义、语用角度
        1.3.2 心理认知角度
        1.3.3 主观化角度
    1.4 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 “V 不C”结构的共时分布
    2.1 没有词汇化的“V 不C”结构
    2.2 发生词汇化的“V 不C”结构
        2.2.1 词汇化为动词
        2.2.2 词汇化为形容词
        2.2.3 词汇化为副词
        2.2.4 词汇化为话语标记
第三章 “V 不C”结构词汇化的语义基础
    3.1 “V 不C”结构的典型语义特征
        3.1.1 “V 不C”结构表达“企望义”和“可能义”
        3.1.2 “V”的典型语义为[+自主],[+动作]
        3.1.3 “C”的典型语义为[+目标]
        3.1.4 “V”和“C”的典型语义与表达“企望义”密切相关
    3.2 词汇化程度较高的“V 不C”结构的语义特征
        3.2.1 “V”具有较弱的“动作性”
        3.2.2 “C”具有较弱的“目标性”
        3.2.3 “V 不C”结构具有较弱的“企望义”
    3.3 “V 不C”结构词汇化过程中语义的演变路径
        3.3.1 词汇化为动词的语义演变
        3.3.2 词汇化为形容词的语义演变
        3.3.3 词汇化为副词的语义演变
        3.3.4 词汇化为话语标记的语义演变
        3.3.5 “V 不C”结构词汇化过程中语义的演变路径
第四章 “V 不C”结构词汇化的机制和动因
    4.1 隐喻机制的作用
        4.1.1 促使“V 不C”结构词汇化为动词
        4.1.2 促使“V 不C”结构词汇化为形容词
    4.2 句法因素的作用
        4.2.1 动词性宾语促使“V 不C”结构词汇化为副词
        4.2.2 假设复句紧缩促使“V 不C”结构词汇化为副词
    4.3 主观化的作用
        4.3.1 促使副词进一步词汇化为话语标记
        4.3.2 促使其它“V 不C”结构词汇化为话语标记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词汇化与语法化[J]. 刘红妮.  当代语言学. 2010(01)
[2]话语标记语研究现状与展望[J]. 张奕,乔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3]语言的主观性研究概览[J]. 赵秀凤.  外语教学. 2010(01)
[4]“恨不得”的词汇化动因与机制[J]. 郭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2)
[5]“怪不得”的现状及其历史属性初探[J]. 张富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11)
[6]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J]. 谢世坚.  山东外语教学. 2009(05)
[7]汉语词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J]. 刘红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8]“V得/不动”中“动”的语义类型[J]. 刘芳.  语文知识. 2009(03)
[9]评注性副词“说不定”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J]. 何小静.  语文知识. 2009(03)
[10]汉语的句法演变与词汇化[J]. 董秀芳.  中国语文. 2009(05)

博士论文
[1]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 李善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本文编号:3686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86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